比较喜欢的一档节目要算是《康熙来了》了。在大陆,借由网络传播,《康熙来了》创下了极高的点击率。《康熙来了》的节目形式相对固定,每期节目有一个话题,根据此话题,会有几位演艺名人与主持人进行互动。小S辛辣搞怪,蔡康永知性沉稳,再加上雷人陈汉典的加盟,搞笑元素在节目中信手拈来,即兴的提问和无禁忌的话题让现场惊喜与爆笑迭出。可以说,正是蔡康永和小S的一庄一谐,一动一静,插科打诨,完美配合,造就了今天的《康熙来了》。“个性化是电视主持人事业产生的根本需要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主持人的生命和灵魂” ,《康熙来了》的空前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二人个性的主持风格。蔡康永作为携有一身文卷气息的知识分子,在节目中衣着装扮诡异,说话颇具智慧与魅力;小S则直率犀利,肢体动作丰富,她衣着性感,以大胆豪放著称。个性大相径庭的二人联袂主持,不免带来荧屏清风,令观众耳目一新。值得一提的是,和大陆诸多综艺节目不同,《康熙来了》中主持人词多是即兴的。在大陆,包括《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在内,这些拥有优秀主持群的综艺节目,其主持人词中很大一部分是由编导事先写好的(笔者实习时的亲身经历),节目录播时现场会有提词器。这一方面保证了主持词有最基本的笑点,但另一方面也制约了主持人个性的塑造与发展。“在主持人采访环节当中可以看出,《康熙来了》的前期准备过程中,节目编导给出的采访提纲更注重问题的框架化,主持人有一个大体的参考方向,但不会具体到主持人的现场提问。” 蔡康永和小S没有拘泥于一隅,而是根据自己的个性与经验随时发问,与嘉宾进行互动,因而非常容易在节目中无形中挖掘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笑料。两位主持人用极快的反应与灵敏度,控制了节目的节奏,用随机应变的问答模式使节目好看好玩好笑,从而满足了受众的收视追求。主持人作为贯穿《康熙来了》的重要角色,是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把握节目内容、决定节目走向的引领者。蔡康永和小S以个性化风格,为《康熙来了》带来了强大的力量。《康熙来了》作为一个日播节目,只有从节目本身出发进行嘉宾定位,才能保证节目的数量和质量。若嘉宾过于大牌,长期下来,于节目的运营成本无益;倘若嘉宾过于小众,节目收视率也必然打折。《康熙来了》的嘉宾策略比较灵活,大小明星,分庭抗礼,力求节目好看好玩。《康熙来了》作为一档拥有稳定收视的高人气综艺节目,对于许多嘉宾来说这里是宣传其作品、增加人气的良好平台。出于宣传的需要,许多电影电视剧的剧组、歌手会“争先恐后”地上《康熙来了》,一些小嘉宾更是《康熙来了》的老主顾。《康熙来了》让许多综艺节目望尘不及的是,它的嘉宾并没有拘泥于演艺界,而是涉及了政治、商业、文学等诸多领域。嘉宾类型多样化在首期《康熙来了》中便体现得淋漓尽致,它邀请的是台湾著名作家及时事批评家李敖。李敖一向以快意恩仇、特立独行著称,面对如此难驾驭的嘉宾,蔡康永和小S却见招拆招,为观众带来了喜乐盛宴。反观大陆的同类节目,嘉宾类型单一是此类节目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事实上,这也与台湾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综艺类节目历史发展悠久有密切关系。以马英九为例,他与蔡康永、小S亲密互动,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政治人物鲜为人知的感性一面。作为一档电视谈话类娱乐节目,《康熙来了》比较偏重挖掘嘉宾背后的故事,往往是从细节着手。如“不可思议的工作经验”、“奇怪的副业”、“生存法则”等等,都是比较小的话题,避免了宏大的叙事,让
《康熙来了》节目特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