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总结
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特征
价值「交换价值」(社会属性)
商品→即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1)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物品的有用性或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
统一: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②即使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如果没有耗费人类的劳动,那它也不具有价值,不能成为商品;③即使有的东西,既有使用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只要它们不用于交换而是用于自己消费,就不具有交换价值,也不是商品。
矛盾:①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是永恒的范畴;而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②任何买者或卖者都不可能同时占有同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能同时兼得,只有买卖成功,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才能解决。
具体劳动「有用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2)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形成商品价值实体,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二者的关系:
统一:二者不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影响
密切相关
决定
对立: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永恒的范畴;而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历史范畴
(3)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通过商品交换解决
私人劳动: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个人性质,是商家按照个人利益从事的劳动
社会劳动:由于社会分工,生产商品具有社会性质,是生产为他人或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而进行的劳动
货币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商品价格总额
价格水平(P)×商品数量(Q)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前者表现商品价值,后者实现商品价值】
货币流通速度(V)
货币流通速度
(2)货币流通规律:①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G)=───────────= ──────────────
②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必须一致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1)内容:①基本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量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价值通过商品价格表现出来。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市场机制:具体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有两个特点:
政治经济学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