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的初步认识
一、从“金融树”到市值管理
树是由树根、树干和树冠组成的整体。三者由下而上,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 不同作用,不可分割,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没有树根,就不会有树干,没有树干就不会有树冠,而且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叶茂,才能硕果累累。无论是树的根、干、冠、枝、树、皮等都离不开树,都是由树、树脉和叶脉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否则,它们就死亡。
国际著名金融专家丁大卫先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金融体系中的各学科就好比放在书柜里的书,有财务、会计、投资等等,“金融树”理论把这些所有不同的科目,用一棵自然界的树集成一个系统,这就有了层次分明的视觉感,有了更强的逻辑性。会计是原则,就是树根,所以这个基础的东西一定不能违背;再往上就是财务管理,它是树干,左边是企业的资产,右边是企业的负债;再往上就是金融,它是茂盛的树冠,树冠最上端是期货、期权这样的衍生证券,可以果实累累,但随风波动,风险也是最大的。
图:金融树
而市值管理就是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市值信号,有意识和主动地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方法和手段,以达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经营最优化和价值实现最大的化的战略管理行为。我们也可以把市值管理的三个部分当成一颗“树”来理解。价值创造是树根,是基础,根劳是根本;价值经营是树干,是手段;价值实现是果实,是目标。企业必须着眼于内在价值的重构和创造,只有使企业的内在价值最大化,才能真正具有竞争力,从而为其价值在资本市场的合理反映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反,如果企业不注重内在价值创造,其内在价值就不可能好,即便一时好了也不可能持续,其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就没有基础。片面地强调价值经营和价值实现,不仅将令市值管理劳而无功,而且甚至还会将公司经营带上危险的航道。
在一个弱有效资本市场里,公司的股价并不能自然反映其内在价值,或者说公司的内在价值并不能转换成公司市值,因此,上市公司管理层不仅要致力于创造价值的最大化,还要关注公司的价值实现,要主动向投资者揭示公司的价值,争取让投资者认识并认同公司价值,进而使公司内在价值能充分表现为市场价值。而价值经营是指在资本市场弱有效地情况下,顺应资本市场牛熊周期波动的规律、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偏差和投资者的投资偏好,通过运用公司金融策略、整合公司资源、确立公司价值理念、吸引目标投资者群体等手段,充分分享资本市场的溢价功能,进一步提升公司内在价值和做大公司市值的管理行为。
图:市值管理树
二、市值管理的核心理念
第一:树立产融互动和创造EVA的经营理念。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都是在两个市场进行经营,第一个是资本市场,其经营目标是市值。第二个市场是产品市场,其经营目标的核心是利润。很多上市公司更多的是
进行右边即产品市场的管理。每天供研产销思考的是利润问题,很少有上市公司能够有左边这套思维,更少有上市公司能够把这两种思维有效地融合。实质上市值管理核心的一个思维就是:第一,一家公司必须具备产业和资本两种思维,而且必须进行产融互动;第二,必须认识到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股东财富来说,市值是终极指标,利润只是过渡性指标;第三,利润做的好不好会影响你的市值,这是经典的价值决定价格理论。但很少有人思考,反过来也是一样成立的,就是市值的高低同样也会影响利润和企业发展。
第二:建立市值管理的经营体系。广义的市值管理经营体系,即“市值管理就是管理公
市值管理初步认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