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之花绽放在校园里—浅谈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然而仍有一些消极思想侵蚀我们的校园,很多独生子女自认为是家中的“小皇帝”,倍受父母及长辈的宠爱,在学校表现得娇气、任性、自私、讲求享乐、集体观念淡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身感责任的重大,如何把德育工作贯策得扎实持久,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教师要采用有效方法,让德育之花开满校园。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我们,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也是学生的榜样,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更是学生的楷模。因此,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的职业,承担起了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就要注重细节,身教胜于言教不断完善自己,不但要重视言教,而且重视身教,处处铭记为人师表的责任,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熏陶学生的行为,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情操。因此,班主任应努力做到:
一、把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自我约束结合起来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就是为人师表。”记得《中国青年报》上的一篇题目为《一个母亲的抗争》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孩子,从小崇拜爸爸妈妈。一上学就开始崇拜老师,不再崇拜家长。原因一个是老师知识多了,
更重要的是,孩子从人格上不再崇拜父母,因为父母说话总不算数,家长自己说的,却经常做不到。”这一段话说得是比较中肯的。因此工作中我总是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时我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那么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早来晚走,经常深入班级。有的学生自习时坐不住凳子,我就在这个时间到教室里备课、改作业,这样做既保持了自习纪律,又为那些坐不住凳子的学生作了“示范”。应该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从老师的身上,学生们会无形中感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约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
二、把情感教育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作为教师,有时当我们真心诚意地把你的爱心奉献给有些学生时,你并不一定使他们马上克服缺点、改正毛病。我曾经对那些平时比较散漫、不够遵守纪律的学生投入很多精力。比如他们犯错误时我不止几次地耐心给他们讲道理;有的学生生病时我从家里给他们拿药;有的学生家庭困难,我毫不吝惜地资助他们学习用品,可是,在他们身上有时仍然出现问题。我深刻反省,最后发现自己只做了一半工作,还有一半没有做到,那就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慈”是母亲,“严”是父亲的解释。而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则应该既要当好母亲,又要做好父亲,也就是对学生既要慈爱,又要严管。实际上,慈爱是爱,严管又何尝不是爱呢?古人云:“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我们教师都
应该是君子。因此在情感教育的前提下,对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我总是让他们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配以灵活的措施。这样做的结果是,让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生活在充满温暖而又有秩序的集体中。
三、把理想教育与刻苦学习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且引导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去奋斗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对“理想”这个诱人的字眼儿,谈起来容易,让学生们实现起来就困难了。因为在现实通向理想的道路
让德育之花绽放在校园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