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ppt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维也纳古典乐派
政治背景: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美学思想:艺术内容决定艺术形式;主张艺术中真善美的统一;提出“到民间去”“回到自然去”等口号
法国启蒙运动思想深入人心
1 市民阶层的政治地位提高,对音乐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和新的要求
2 音乐活动离开宫廷和教堂,迅速在剧院、音乐厅、酒店、旅馆、家庭
3 生机勃勃的世俗群众性音乐文化代替传统的宗教音乐
维也纳古典乐派
4 喜歌剧成熟,格鲁克歌剧改革获得成功(音乐从属于戏剧)
5 音乐内容的深刻思想性:积极向上、热情深刻地表现民主精神、进步的伦理观念、鲜明的政治理想和深邃的哲理性。
6 音乐形式的高度完美:轮廓明确、结构严整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
7 确立主调音乐风格,复调音乐风格退居次要地位
重要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海顿(1732-1809)
生平
出身:出生在奥匈边境的洛劳村的车轮匠的家庭兄弟12人,排行第二,家境贫寒。
青少年时期:从小接触奥地利民间音乐,5岁学习音乐基础,8岁进教堂唱诗班,17岁因变声被除名生活无着落。之后靠演奏教学维持生计。师从波波拉、结识格鲁克。23岁在孚伦贝尔格伯爵的室内乐团任小提琴手,发表第一批四重奏12首,27岁任波西米亚莫尔辛伯爵官邸乐长,写下第一首交响曲。
海顿(1732-1809)
埃斯特哈齐宫廷时期:1761年(29岁)--1790(58岁) 30人的乐团任指挥、作曲、乐长
逐步确立了四重奏体裁
交响曲的形式已经完善
创作风格已经定型:既严谨又不失明朗、愉快、幽默的情调。
作品:《号角交响曲》《悼念交响曲》《告别交响曲》《受难交响曲》《巴黎交响曲》
海顿(1732-1809)
维也纳时期(1790 58岁-1809 77岁):辞去乐长职务,定居维也纳。两次旅行伦敦创作出12部交响曲,统称为《伦敦交响曲》,其中包括著名的《惊愕交响曲》《军队交响曲》《时钟交响曲》《鼓声隆隆》《伦敦交响曲》
晚年创作清唱剧《创世纪》《四季》
婚姻家庭:理发师的女儿
性格:幽默、慷慨、宽厚、勤奋、成功而不自满
惊愕交响曲
曲式结构:变奏曲式
A(主题)+A1+A2+A3+A4 +A5…….
问题1:变奏几次?
问题2:在何处变奏?
惊愕交响曲
曲式结构:变奏曲式
A(主题)+A1+A2+A3+A4
(1)变奏一:加花变奏
(2)变奏二:转调为同主音的小调。
(3)变奏三:十六分音符
(4)变奏四:乐队强奏,弦乐以快速的六连音衬托
海顿(1732-1809)
海顿的音乐风格:高产作曲家,交响曲104首、弦乐四重奏84首、三重奏100多首、协奏曲50首、钢琴奏鸣曲52首、歌剧24部、清唱剧4部……
1 作品质朴、平稳并洋溢着轻松、愉快、幽默的气氛
2 作品中可以听到奥地利各民族音乐的音调
3 海顿是欧洲古典乐派器乐风格的真正奠基者
海顿(1732-1809)
①奏鸣曲初次定型为最典型的完美形式:双主题三段体(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②交响乐套曲的结构更加完善:
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缓慢抒情的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
第三乐章:三部曲式的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快速的舞曲性的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
海顿(1732-1809)
③使四重奏体裁规范化:《D大调第53云雀》
④确立了以弦乐四声部为基础的普通双管制乐队编制

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n22x33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