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我的另一张脸》
大连开发区第二中学胡匀翔
我的另一张脸
大连开发区第二中学胡匀翔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综合性的美术活动课,融探究性、自主性、多元体验于一体。突出大胆地尝试、质疑与发现、动手制作等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并肯定学生自主发现不同的学习方式,赞扬学生有一个“去旧迎新”的头脑,来发现画、印、撕、剪贴、浮雕、折叠、结合模型、纸盒等制作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创设一种快乐的学习情境,最后激励学生发散思维,使每一个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发现——尝试——成功,从这种学习方式中体验到的真正快乐。
认知目标通过此课,学生可以说出面具的起源,分类与作用,并且可以利用多种材料设计制作面具
情感目标通过东西感受东西方艺术的交融,体会艺术中的人文色彩,产生对古老艺术的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
重点如何选择适当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制作面具
难点面具的立体造型设计
根据目标任务的实际情况,我把这个课题分成四课时完成。这四课时的内容分别是:
第一课时将同学们搜集来的文字、图片、影象资料汇总,通过多媒体展示,群议面具由来、意义及功能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发放学习单,勾画面具草稿,多媒体展示草稿,群议
第三课时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做一个普通面具制作步骤示范。学生再其后依据自己的设计稿完成面具制作
第四课时配合音乐做表演式展示,从德育角度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伪善与装扮
下面按照课时的顺序阐述整个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将同学们搜集来的文字、图片、影象资料汇总,通过多媒体展示
群议面具由来、意义及功能
课堂教学中的导课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导课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为整堂课打下基础。本课的导课我利用了影象导入法,目的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具体实施措施是:教师在课前播放非洲土著人民的假面舞以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假面舞蹈,让学生们自由猜测面具的用途作用,允许学生自由,无拘束地在探究质疑过程中,在小组成员的交流下,大胆地发现和评论.
引导同学产生对面具起源作用等探讨的兴趣,激发其制作欲望。
在调动课堂气氛之后,请学生们自报课前自己研究的知识,如:有的人对面具的起源发生了兴趣,有的人对面具与脸谱之间的联系产生了疑问;有的人研究了中国面具从古到今的发展状况;还有的人对欧洲面具产生了好奇心,并做了研究。
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之下,不但基本总结了面具的起源、分类和作用,而且还会在授课中惊喜的得到了意外的启迪
因为在课前布置了同学们查找资料,在课堂上鼓励孩子们充分发挥自主性,上前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自己的搜集,期间,同学们带来了假面舞、三国面具、西藏佛教面具和傩戏面具等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开阔了学生眼界,在其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同时,作为教师要有充分准备以便把课堂挖掘到一定的深度。在讨论中让学生了解古老的文化艺术。面具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品,是一种独特的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是人类思维意识发展和宗教情感的产物
最后,教师通过大屏幕播放自己制作的关于面具起源的动画,在同学们广泛发表意见之后放给大家看,起到补充归纳的作用,也从视觉上加深了对于此内容的印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是发放学习单,勾画面具草稿,多
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