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荣格心理分析和中国文化.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荣格、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2-12-17 17:15:11 编辑:PSYCOFE-Liz
关键字: 荣格伯尼克释梦弗洛伊德
我要评论(0)
心理引言:尽管荣格和伯尼克都十分重视中国文化中有关梦的理论和方法,即使是弗洛伊德在其《梦的解析》中都曾试图纳入有关中国文化中梦的理论和思想,但他们都只是在理论层面的关注,都远远未能涉及到其中的经验与精髓。中国文化中的释梦传统和理论及其方法,仍然是有待心理分析家们挖掘的宝贵资源。  ——心灵咖啡网
 
一、心理分析的原则与作用
我们所理解的心理分析的基本原则,包括“无意识水平的工作”、“象征性的分析原理”和“感应性的转化机制”,其三者都可以从中国文化入手来做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尤其是象征性和感应性,其本身便属于中国文化的产物,或植根于中国文化的资源之中。
(一)理解无意识
“无意识”是心理分析的核心概念,也是心理分析工作的重要氛围,其本身也具有心理分析方法与技术的内涵。我们倾向于把“无意识”(unconscious)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概念,既包括弗洛伊德的个体潜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荣格的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和弗洛姆的社会潜意识(social unconscious)以及汉德森(Joseph Henderson)的文化无意识(cultural unconscious),同时也透示着某种东方“道”、“太极”和“禅”的意境。对无意识的理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做好心理分析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就是要求在“无意识水平”上来进行工作。
通过弗洛伊德与荣格,我们已经有了对“无意识”作心理学理解的机会,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也可以成为互补性的概念。不管是弗洛伊德所强调的“压抑”与“检查机制”下的“潜意识”特性,还是荣格所注重的“原型”、“意象”的“集体无意识”内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的内涵。比如,就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之“三大方法”而言,“自由联想”、“梦的解析”和“移情与暗示”,都与其个体潜意识观念有着必然的联系。
自由联想包含着受压抑的潜意识的运作,梦的解析中最重要的是要识破“潜意识”试图通过“检查机制”的化装,而“移情与暗示”则是要化解由于受压抑而导致的潜意识中“里比多”(Libido)的固着。同样,就荣格分析心理学的三大方法而言,词语联想、梦的象征分析和积极想象,也都与无意识尤其是集体无意识观念密切相关。词语联想所涉及的情结主要是无意识的内容,荣格梦的分析以其原型意象和象征性为基础,积极想象更是充分反映着与无意识的沟通,以及集体无意识意象的意义和反映。
心理分析所注重的“无意识水平”的工作,首先需要对无意识有一种容纳与接受的态度。这也要求培养一种更加敏感和更为开放的心胸,来倾听来自内心深处的表达,让无意识自发地涌现。同时,也要求有一种更加积极的意识准备和更加成熟的心态,来面对和承受来自无意识的内容,接触与感受无意识的真实和潜力。因为其中不但包含着真正的治愈的因素与力量,而且也包含着本性自我与自性化发展的条件与机会。
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心理分析之无意识的具体意义,纳入老子道的哲学思想之中。或者是把老子深远的思想,作为心理分析之无意识水平工作的指导。《老子》之第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

荣格心理分析和中国文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beny000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