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皮罗与美术史学研究
2009-2-27 10:17:42 作者:王春辰 来源:中国艺术批评家专稿 人气指数:776
字号:【大中小】
注明:未经本站允许,请勿转载!
摘要:对夏皮罗的研究实际的结果是要确立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或构成一个有意义的学术命题。夏皮罗对中世纪研究用力最勤,也是最先从中世纪美术研究入手来开始他一生的美术史研究生涯的。但是中世纪美术是一个时间跨度长、内容涉及广泛的领域,同样包含了复杂而丰富的议题。对于夏皮罗而言,这个“点”就是图与文的关系问题。夏皮罗在中世纪美术研究中对图与文既有专文研究,也在不同时期、不同文章中屡屡有所思考;不妨说,西方美术史、思想史也始终关注这个图与文问题。图与文是人类的两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对它们的研究和实践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作为自主独立的两种对世界的再现形式,它们之间不单纯是以图证史(文)或以史(文)证图的关系,而是各自具有独立性、又相互有依存的关系,即它们是一种互文性关系,这也就是他后来用一个名称来归纳他对中世纪的美术史研究:“视觉语言符号学”。通观夏皮罗的美术史研究,他很少明确以一种称谓来概括他的研究方法,但对于图与文的思考,他却明确地用“视觉语言符号学”来提示他对这中世纪美术的研究主旨。夏皮罗用这样一个术语来指称他的研究,说明他对此有着更多的方法论总结,也就是这个称谓内在地隐匿于他的美术史研究实践中,他通过中世纪美术研究来揭示这种命名的内在关系、所反映的图与文互动关系,以及更大角度的“美术史学”是一种“视觉语言符号学”的意义,由此启示我们去重新思考图与文关系在美术史、人类文明历史中的功能、地位和意义。
一、终生研究“视觉语言符号学”
夏皮罗1904年9月23日生于立陶宛,三岁全家移民到美国,1996年3月3日卒于纽约寓所,享年91岁。夏皮罗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1928年在此任教,1929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度过长达六十余年的执教生涯,夏皮罗1975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最高荣誉奖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勋章。夏皮罗还曾在纽约大学(1932-36年)和新社会研究学院(1936-1952年)教过学,他在这里的演讲对许多艺术家和作家产生了特别的影响,如美话,成就了被他抛弃的《女人》系列作品,得以被写进抽象表现主义美术史中。1974年,有12位艺术家联合创作了一批版画,印刷出售100套,用这笔收入在哥伦比亚大学美术史与考古学系设立了以夏皮罗命名的教席。[1]
夏皮罗的最早学术研究是中世纪罗马式雕塑,在1930年代成为现代艺术的著名艺术批评家和倡导者,他在早期基督教美术、中世纪美术、10世纪美术及现代艺术等领域作出了卓有成就的学术贡献,特别探索了风格史、艺术与民间美术传统、与社会学、人类学、精神分析及其它学科的关系。夏皮罗的早期著名论文有《抽象艺术的本质》(1937年)、《论罗马式美术的审美态度》(1948年)和《达芬奇和弗洛伊德》(1956年)等。重要的著作有关于梵高和塞尚的研究集以及四卷本论文集:《罗马式美术》(1977年)、《现代美术:19世纪和20世纪》(1978-79年)、《古典时代后期、早期基督教和中世纪美术》(1979年)和《美术的理论与哲学:风格、艺术家和社会》(1994年)。[2]
即便如此,对美国美术史
夏皮罗和美术史学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