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岳飞的当代意义-第1.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岳飞的当代意义|第1
内容显示中近期网上关于岳飞和文天祥民族英雄身份的问题,引起网友很热烈的讨论,我浏览了部分网友的意见,愿意贡献一点讨论的文献线索和本人一点浅见,供各位参考。

1,汉族这个名称,并非古已有之,大体上是魏晋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说法。具体考证文献,可以参阅陈连开先生的《中国·华夷·蕃汉·中华·中华民族--一个内在联系发展被认识的过程》、贾敬颜先生的《“汉人“考》和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这三篇文章对于汉族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复杂关系,对于中华民族现状的分析和展望,都有很详细的论说。这三篇重要文章都收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本书中(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年7月版),该书是否重印,我不知道,原版在一般大学图书馆应该能找到。另外,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和《中国文化史纲要》这两本书,也很值得一观。这些文献对于我们了解有关情况很有帮助。

2,民族这个概念,在中国近代以前并不存在。近代以前文献中的岳飞、文天祥是忠臣,没有民族英雄这个说法。我们看说岳全传之类的小说就很清楚。岳飞的美德是精忠报国,他的满江红表达的是汉族种族主义情绪: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汉族是高等文明人,金人是野蛮胡虏。文天祥近代以前被歌颂的美德主要是宁死不屈、不屈膝投降的士大夫的情操气节,是坚持了良臣不事二主的君臣大义。夷夏之别和忠君报国这两种精神价值与民族主义有关,但不完全一样,我这里不能展开做具体分析。民族这个概念,现在大体上认为是梁启超引进的。具体情况可以看梁启超的有关著述,特别是《新民说》。冯克著、杨立华译的《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问题。比较简明的文献可以看当代人的著述,比如王铭铭的《民族与国家--从吴文藻的早期论述出发》,《云南民族学院学报》(昆明),1999年,第6期、2000年,第1期;马戎:《关于“民族“定义》,《云南民族学院学报》(昆明)2001年第1期;马戎:《评安东尼·史密斯关于“nation“(民族)的论述》,《中国社会科学》(京),2000年,第1 期;想了解的稍微详细一点的朋友可以看陶绪:《晚清民族主义思潮》,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唐文权:《觉醒与迷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现在的56个民族之说,是1949年后认定的。在辛亥革命时代,孙中山提倡的是五族共和,五族是指汉、满、蒙、藏、回,而回主要是指现在的维族,也包括新疆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其他少数民族,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那时汉族对他们没有明确的民族区别意识。1949年后根据列宁斯大林民族理论进行的民族认定,才导致了现在众多少数民族的出现。后来这种认定出现了一些问题,要求被认定为少数民族的族群还有不少,认定的标准其实已经发生混乱。比如现在海南的临高人就差点被认定为一个少数民族,但从人种、文化传统和语言等方面看,临高人其实并不具有鲜明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殊性,临高话大体上是汉语和壮语的混合。民族认定的具体情况可以参见费孝通先生的文章《关于民族识别》,《中国社会科学》(京),1980年,第1期。当然1980年的这个文章讲的是很有分寸的。因为民族研究动辄会引发民族情绪的反弹而成为政治问题,所以中国的民族研究有很多禁区。就民族

岳飞的当代意义-第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ppccc8
  • 文件大小49 KB
  • 时间2018-09-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