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习惯如“辫子”
【摘要】历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很好时机,历史课堂与道德教育结合案例,帮助学生自觉向坏习惯宣战。
【关键词】剪辫子;坏习惯
八年级上册有一课叫《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剪辫子是社会习俗的变化的重要一项。备课时,我了解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颁布了男人剪辫子的法令,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和抵制,有的痛哭流涕,有的逃入山林。为什么哪?无非是数百年的习惯。而辫子在当时已实在无用,不卫生不方便,也是外国人嘲笑我们的笑料。当时我就想,这辫子不就像我们身上的坏习惯吗?明明改了对自己有好处,可就是不能“忍痛割爱”,任由其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我应该在课堂上借题发挥,引导学生开展《坏习惯如“辫子”》的讨论。这是多么好的道德教育机会呀!
课堂上,我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总结(知识点歌谣:辛亥之后民觉悟,改变落后旧习俗。剪辨易服废缠足,握手鞠躬换礼服。取消老爷和大人,改口称君和先生。社会等,文明发展向前行。)的程序提前完成了其他教学目标。当我小结到剪辫子的时候,我联系了生活中有“抓辫子”的说法,“辫子”借指一个人的缺点。接着我有意找了三个纪律比较差的学生,问他们为什么当时有人不愿意剪辫子,辫子有用吗?思考后,他们几乎都认为辫子无用,不愿意剪掉是因为习惯了。时机到了,我话锋一转说:“我们身上的坏习惯对我们有好作用吗?
”学生说:“没有”。“我们愿不愿意改掉我们身上的坏习惯?”学生大部分说愿意,少部分学生无语了。我用商量的口气对同学们说:“我们用十分钟时间,以《坏习惯如“辫子”》为题,写一篇短文表示一下自己改正坏习惯的决心好吗?”
下课时,绝大部分学生交上了自己的短文。
张宁同学是一天后才交的作业,他的文章最有价值。附文如下: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好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让人的一生发生重大变化。满身恶习的人,是成不了大气候的,惟有有好习惯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
每个人都想有一个好的习惯,但如何才可以有一个好的习惯呢?
通过21天训练营的严格训练,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一、至少坚持21天。21天已经基本可以让
坏习惯如“辫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