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以《荷塘月色》和《春》为例
------绥阳县金承中学
摘要: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都是文质优美、脍炙人口的美文。语言清新自然、优美动人,语言的这些特征为其散文的标志性特征。语言美也为后世人们所学习的榜样。本文将主要以朱自清先生的两篇散文为例,浅析他的语言美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朴素自然的语言美、修辞的多样美、语言的绘画美、语言的诗意美。
关键词:朱自清; 散文; 语言美
一朴素自然的语言美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如早春晨曦、晚秋山泉,给人以无限清新的感觉。他的语言中或许有警句,或许有妙语,或许有精彩的比喻。但都掩藏不住朴实无华的文字,这种朴素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消除了文学与普通民众的隔阂。如《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着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段文字平易自然,让读者感受到的就是身边的人与物。“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生活中的牛毛、花针、细丝这极具生活化的朴素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更深的体会到春雨是何种的景象,使春雨的形象跃然纸上。再加上树叶儿、屋顶、小草、小路边、石桥上、撑伞的人,地里的农民披蓑戴笠,整个春雨下的画面生动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感受到了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些语言极具生活化,朴素而感人。
除此以外,语言的朴素自然还体现在语言的口语化方面。叶绍钧在《朱佩弦先生》一文中说:“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朱自清主张“用笔如舌”,提倡“谈话风”,像“寻常谈话一般,读来亲切有味。”他强调:“现在诗的语言第一是要回到朴素,回到自然(《语文读拾·今天的诗》)。”如果爱用骈句,有时会使文字失去自然的风味就不好。他的散文基本上总是用通常谈话的口气,用词造句都十分接近口语。而他所用的口语又不是随意生涩难读,而是在方言,口语的基础上加以普通话的北方方言,读起来生动活泼,自然流畅。
二修辞的多样美
古往今来,写文章都讲究修辞美。朱自清的语言虽然朴素自然,但却优美生动,多数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优美生动的音韵美。这些都是因为他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在朴素自然的语言上发挥想象,运用高超的修辞技巧,使得句子不仅是“下里巴人”,而且同样具备“阳春白雪”的优雅动人。他在文中常用的是比喻、拟人、排比及叠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单独使用,还常常把他们联系起来套用、连用及兼用。
比喻、拟人是作者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春》这篇精心编撰之作,几乎每一个词语都经过了一番斟酌锤炼。他不说春风拂面而是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一形象的比喻把春风同其他季节的风区别开来,同时写出了春风的特点。春天的脚步近了,小草开始生长了,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作者的这一比喻用了一个“钻”字,表现出了小草在春天里突破板结的土地而生长的动态,表现了小草所蕴藏着的巨大生命力。朱自清先生的描写不是停留于对自然景物的机械临摹,而是发挥了奇妙的想象,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的艺术手法,变静止为飞动,赋予自然物特有的情趣。他的笔不是凝固的,而是流动的,飞驰的,描绘事物能形神俱出。他的散文的形象创造,几乎都想象丰富,比喻精巧,拟人恰到好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