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浮士德——西方文明的菁华.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浮士德》——西方文明之菁华
内容摘要:《浮士德》是文学作品中鸿篇巨著,其最为引人入胜的不仅仅的歌德天马行空的艺术手法,关键在于《浮士德》近乎完美地吸取了古希腊罗马,希伯来基督教文化。本文认为两希文化以及古罗马基督教文化对歌德创造《浮士德》起了非常关键作用。
关键字:《浮士德》古希腊罗马文化希伯来基督教文化思想核心
开宗明义,概念先行:古希腊文化是指雅典城邦为代表的,以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悲剧性为主要内涵的爱琴海文化。古罗马文化是对古希腊文化继承并发展,以质朴务实的传统美德、爱国主义情怀、遵纪守法的习惯风气、求实致用为特征的文化。希伯来文化:以信仰和救赎为主题,追求公正、要求道德完善、坚持需求人们的行动准则的文化。基督教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基本相似,只是更加突出需要信仰上帝才能得救。这四种既对立又统一的文化对歌德塑造浮士德这一人物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主题上看:浮士德有两大主题即信仰得救和自强不息。信仰得救是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中永恒的主题,在浮士德中,歌德有意把玛甘泪塑造成一个信仰的体现者。玛甘泪虔信基督教, 常去教堂忏悔, 连魔鬼也自认对这一纯洁的少女无力支配。玛甘泪和浮士德在花园相会时, 她关心浮士德是否信教的问题, 提醒浮士德不要和靡非斯特这样的人交往。悲剧发生后, 玛甘泪被判处死刑, 临死前魔鬼恶狠狠地说: “她受到了判决!然而有声音自天上说:“是得到了拯救。”她是得到了拯救, 故在悲剧第二部中, 玛甘泪能成为赎罪天使, 并且引领浮士德上天堂。在这里, 浮士德的信仰得救是和玛甘泪的信仰得救紧密相联的。信仰得救的主题最深刻意义是上帝与信仰乃是一体。因为上帝相信人必得救, 所以玛甘泪与浮士德就必得救。得救来自上帝, 乃是信仰的全部含义。正如上帝在《圣经》中无处不在, 信仰得救的福音在《浮士德》中也如红日升空的隆隆巨响,使浮士德听到了它宏伟的声音, 感到生命的脉搏在跳动。在人的最终归属上,歌德还是继承希伯来基督教文化的中人必须信仰上帝,洗涤自身的原罪才能够通往天国。
《浮士德》另一个主题是自强不息也与希伯来文化如出一辙,希伯来人认为人应当将有限的生命充满热情地投入存在之中(家庭、事业或者国家),拼搏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浮士德的自强不息是一股浓烈的斗争精神(即实践),浮士德与自己斗、与社会斗, 与大自然斗。他不是没有缺点错误,但他敢于正视, 他沉溺于个人幸福中, 但他内疚, 他骂自己没有出息, 他敢于承担玛甘泪悲剧的责任; 他曾陶醉于古希腊的幻想天地, 但能清醒; 围海造城谈何容易, 但他实现了这个工程。浮士德既不满于自己与社会, 又敢于在两个方面去斗争, 他就能不断前进。正是这种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使浮士德不断在自我否定前进。
从情节上看:浮士德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是偶然的,他是各种文化在浮士德身上博弈的显现,故事的开头浮士德虽沉溺于书斋中,却一事无成,不仅苦恼与懊悔甚至想要自杀,为自己的知识不能经世致用而懊恼,罗马文化要求人们需要有勤劳质朴的美德与求实致用的治学方针,这时的浮士德就如一个年过半百的罗马人这是罗马文化的第一处显现,就当他失望之极,想喝毒酒自杀之时却传来了复活节的钟声,浮士德的自杀未遂绝非偶然,因为基督教教义中就有不许轻生的规定。浮士德与靡非斯特签订契约:靡非斯特今生愿做浮士德的仆人,为他解愁除闷,寻欢作乐,获得一切需要;但

浮士德——西方文明的菁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坐水行舟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