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中学班主任读书笔记
姓名李娜新( 2013年 5 月 15 日)
《浮士德》
上大学时便一直想拜读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但奈心情浮躁而未打开书本,去年买了几本书,其中一本就是本部著作,终于得以平静心情好好感受《浮士德》的魅力了。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是十八世纪初德国的伟大诗人、作家、思想家和批评家,歌德的创作将德国的文学推向了一个向所未有的高峰,同时也对整个欧洲的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歌德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欢会与离别》《五月之歌》等,但让我们真正认识歌德的却是他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维特热”的产生以及文学中的自杀风的出现,让歌德一跃而成为德国乃至西欧最享盛誉的作家。
歌德的思想和著作都是博大精深的,但作为资产阶级的一个代表,他又无法摆脱这个阶级与生俱来的庸俗气和妥协性,所以,他的一生充满矛盾。恩格斯曾说:“在他的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非常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他的气质、他的经历、他的全部精神意向都把他推向实际生活。”而《浮士德》作为歌德的毕生的代表作,其艺术魅力、文学价值等都可让我们足见歌德的思想精神与文学造诣。
《浮士德》的构思超过60年之久,其创作历史可概括如下:初稿《浮士德》(1768——1775),《浮士德》片段(1788——1790),《浮士德》悲剧第一部(1797——1808),《浮士德》悲剧第二部(1825——1832)。
浮士德是德国16世纪民间传说中的一个神秘人物。据说德国宗教改革时期有一个跑江湖的魔法师约翰·乔治·浮士德,他用自己的血和魔鬼订约,出卖灵魂给魔鬼,以换取世间的权力、知识和享受。歌德童年时候就通过傀儡戏接触过浮士德的故事。从1857年出版的《约翰·浮士德博士的生平》到1791年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作家克林格尔写的“浮士德的生平、事业及下地狱”的长篇小说,关于浮士德的作品有很多。歌德60余年的惨淡经营,有历史资料的依据,有先驱作家的启发,更重要的是总结了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的事变及他个人长期的经验和体会,并把这些艺术地加以集中概括于作品中,以欧洲的近代历史和现实为背景,以浮士德一生不懈地追求、努力探索真理的历程为主要情节线索。
《浮士德》作为一部历史经验的艺术结晶,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显示了永久的艺术魅力。马克思、恩格斯、列
浮士德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