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琵琶行》,下面我从确定目标、落实目标、检测目标三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确定目标
1、教材分析
《琵琶行》是必修3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形象性的语言摹写音乐,《琵琶行》是一篇音乐与文字、音乐与情感水乳交融的好文章。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解诗歌的内容,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领会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
2、《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文本梗概,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该单元是继必修2之后又一个诗歌单元,学生有了一定的诗歌鉴赏知识和能力,但本诗是一首古体诗,加上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所以必须加强诵读,并以此为突破。
根据本文特点、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经历和创作背景,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
能力目标:提升鉴赏能力,把握作者描写音乐的艺术技巧,并初步学习这种艺术技巧。
情感目标:声情并茂诵读全诗,体会诗情之美。
教法:我采用设疑——求异——迁移三步走教学模式:
第一步是设疑求思,激发兴趣。
第二步是合作求异,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个性化解读,学生间师生间进行思想碰撞。
第三步是迁移运用,学以致用。
学法:诵读感知情脉——让学生去读
知人论世探主旨——让学生去思
个性解读赏艺术——让学生去品
一句话,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落实目标
为落实、达成以上学习目标,我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导入新课
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它不像蓝天白云、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现出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咏不衰。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这美妙的音乐吧!
,整体感知
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声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因诗歌较长,为便于学生整体把握,我设置了两个问题:
,了解故事的梗概。
,进而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我采用小组内自主学习、小组之间相互提问的形式进行。这样既轻松活泼,又增加了挑战意味,努力避免照本宣科,生硬灌输。
环节3. 艺术鉴赏,能力提升
重点赏析对音乐的描写:诗歌第二段对音乐的描写是本诗的重点部分,名句较多,要求学生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如何赏析该部分,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妙处,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
,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这几个问题,进而概括出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如善用比喻,善用拟声词和双声叠韵词,侧面烘托的手法,在对乐曲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等等。
环节4. 知人论世,探讨主旨
知人论世: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
琵琶参考资料行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