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文言文教学
作教师的最难熬的时刻莫过于考试了。原本宁静的办公室此刻像是充满了积怨,空气是凝固的,埋头批卷的老师们严厉之余有多了份紧张和严肃。偶尔夹杂着些许喃喃自语,仔细听,那可不是抒情式的独白,更多的是愤愤之语。终于,一位年轻的忍不住了:“气死我了,说了那么多遍,怎么就是不改呢!”几个脑袋凑在一起研究起来。原来一学生将“为天下倡”中的“倡”解释成了“倡导”。于是乎几张嘴同时诉起苦来。
语文组里的“泰斗”实在看不下去了,抛出了“杀手锏”:“解释‘倡导’错在哪里里?”
“书本中解释是‘首发’,一定要根据书本来!”
“书本、答案一定是对的么?”
“可是考试答案是从书上来的,不按书本来错了不是误人子弟么?”
“我看你们这样教才误人子弟呢!”
“哎,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泰斗”摇头叹息。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句话将我带入了沉思之中。
是啊,为了适应建设现代化社会的需要,我国已经在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真正的、坚实的一步。我们宁波实施新教材也已经三年了。从大纲的变化来看初中生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新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徐枢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中指出中学阶段应该讲点文言文,对学生了解祖国过去的历史、文学、语言有利,也对提高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有利。但是不能把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任务同中学语文教学直接联系起来。可见文言教学改革意在诱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使学生受到感染,潜移默化,,去联想,去认知,去汲取文章营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领悟文言文的内涵,欣赏文言文中特有的美,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受到陶冶,境界得到升华。
改革已经起步,可是我们教师是否也已经进入了改革者的角色呢?上述之例不禁让我反思自己的文言教学。反思的过程让我自愧不已,几年教学下来自己非但没有进步,毛病却是一大堆。教学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书是圣旨,为其是尊。
在文言文教学领域内,“字词落实”“疏通文意”的教法还是占据了重要地位的。而“疏通文意”的关键点最终在字词落实上。古人语言的运用比较灵活,句式变化多而且特殊,加上古今词义的历史变化,学生在翻译中遇到的语言障碍相对就多。我在讲解字词时把课本看作“圣旨”, 为其是尊,不敢越雷池半步,怕出轨,怕不按照书本上说的教会使学生考试时失分。而实际上课文中字词翻译有许多不是很恰当。比如:“为天下倡”中的“倡”在古汉语字典中就明确指出是“带头、倡导”的意思,显然要比“首发”合适。又如“牺牲玉帛”中的“牺牲”课本中解释为“指猪牛羊等”,而普遍意义上的“猪牛羊”和祭祀用的牲畜毕竟是不同的,两者不能混淆。自己在教学中有时明知课文不是最恰当的,可嘴上说的总是“以课本为准”。
生是听众,只记勿究。
除翻译外,有些浅近的语法也是非讲不可的。如古汉语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通家现象、多义现象、活用现象、常见的句式、形式上基本凝固表达上较为特殊的固定句式等。自己在教授着一切时,跟本就不注意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不讲规律,不讲所以然。只是叫学生记下来,这句是这样,那句是那样,然后背出来,碰到考试时就这样去回答。
问
初中语文论文:有感于文言文教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