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绪论
第一节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一、政治经济与唐文学
(一)政治方面:政治开明
具体说来:

,改变了上层文人的成分。
,文人思想解放
(二)经济方面:经济繁荣


,标志着当时经济的发展水平。
、开元、天宝盛世促进了盛唐气象的形成。
二、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文学
,促进中外文化的交融。

、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生活。
(1)漫游。(2)入幕。(3)读书山林之风。(4)贬谪生活
三、自由的思想与唐文学
、释、道的融合
2、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1)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2)直接影响了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3)佛教的影响还表现在文学体裁的开拓上。

四、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与唐文学
;
五、唐代文学的总体风格
唐代文学繁荣的几点表现:
,首先表现在诗、散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
,还表现在作者众多,作品众多,大师辈出上。
,唐文学在内容题材、思想、感情、艺术、造诣方面均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山水田园:王孟
盛唐:→边塞诗派:高岑
↘双子星座:李杜
中唐
韩孟、元白诗派
晚唐:小李杜
第二章
上官体特点:
其一,上官体的“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其二,音响清越,韵度飘扬,体现了一种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了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模式。
上官体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制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他以高度纯熟的技巧,冲淡了齐梁诗风的浮艳雕琢;但是,诗的题材内容还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还缺乏北方文学的慷慨激情的豪壮气息。
文章四友指的是: 李峤、苏味道、崔融和杜审言。四友中成就最高者就是杜审言。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杰”的创作活动在高宗、武后时期,代表着下层文人的思想倾向和创作精神。他们的心中充满着匡时济世、建功立业的理想与豪情,也有底层文人不得志的激愤。他们对唐诗演变和发展的主要贡献:
(1)他们不满当时诗坛盛行的宫廷诗风,抨击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骨气都尽,刚健不闻”(杨炯《王勃集序》),并努力以清新刚健的诗歌创作,力图突破和改变这种纤弱雕琢、绮靡华丽的宫廷诗风。虽然不能说扫荡干净,而且其本身的创作也不能说完全摆脱了影响,但确是以自觉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实践,开辟了唐诗创作的新的局面,创造出了新的气象。
(2)他们的诗歌创作还突破了宫廷诗歌狭窄的内容题材范围,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人生天地。他们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写边塞军旅生活的,有抒发个人的壮志豪情和怀才不遇的,也有赠别怀归、闺怨相思、咏史咏物等。他们创作题材由宫廷到市井,由京都至边塞,即使是抒发个人的情感也与时代的精神相契合,显示着开阔的视野和宏阔的气象。
(3)他们的诗歌创作不仅对革新初唐诗风起到了一定作用,而且为五言律诗和七言歌行体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贡献。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从军行》都是成熟的五言律诗,在他们的手中五言律诗的形式已初步定型。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和骆宾王的《帝京篇》都是七言歌行的优秀作品,为后来七言歌行的创作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王勃诗歌类型:
《送杜少府之任蜀》
《山中》
《从军行》
:诗歌以歌行体最为出如《长安古意》

歌行体诗如代表作《帝京篇》
五律如《在狱咏蝉》: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自喻的诗。骆宾王因上书讽谏,触忤武则天,被诬以贪脏罪入狱。狱中,高墙外古槐秋蝉的长吟,触动他蒙冤受难的一怀客愁和怨慨,遂写下此诗。
诗人因蝉起兴,借蝉自况,用比兴手法寄寓自己的沉郁忧愤。以蝉的“飞难进”比己之身陷囹圄、难获自由;以蝉的“响易沉”喻己之有口莫辩、沉冤难伸;更以蝉的“居高食洁”况己之清白廉正。咏蝉即写人,蝉与人交融而无牵强。
此诗用语自然直白,却情思凝重而寄托遥深,在古代咏蝉诗中属上乘之作。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诗经》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三人诗都工于比兴,托蝉寓意,而又各呈面貌,为唐代诗坛“咏蝉”三绝。
第四节陈子昂

古代文学复习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188830
  • 文件大小118 KB
  • 时间2018-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