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颗星星都能闪光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都知道学生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倾向,也都有不同的智力,而且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每个学生就是一座宝藏,就看老师和家长如何去挖掘。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孩子,那么教育就会处处充满惊喜。
案例一:
我们班的杨文就是一名个性很独特的孩子。
主要问题:天真烂漫,不明事理。课堂上常常控制不住自己,小动作层出不尽:把文具当作玩具,铅笔、橡皮、尺子,只要是能拿过来的东西他们都会去动;常常晃动椅子、摇桌子,再没事可干就钻桌子底或上课脱了鞋袜;更甚时会用笔划前面同学的衣服,戳同学背!路队的时候,一会在前一会在后,一会在女生队伍,一会在男生队伍;大声的说话,没人理会就喃喃自语。广播操不会做,眼保健操不会做,值日不会做。心里一点没有集体荣誉感!但她聪明好学,喜欢画画、看书,喜欢老师等等。
成长环境:母亲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父亲性情温和,溺爱孩子;两人因工作繁忙经常顾不上管孩子,对孩子采取的是放任自流型。
辅导策略与实施:对于她,我们采取“渐变”措施。
首先,对她关爱、体谅,不因为她的好动而感到厌恶。
其次,根据她的个性特点,我们制定了可达到的实施目标。根据她的情况,采用综合性辅导对策,把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运用认知疗法矫正其不良个性,主要使用其中的合理情绪疗法。具体做法:
第一周,上课允许有10分钟做小动作,允许有5次插话;上课不欺负同学。
第二周,上课允许有5分钟做小动作,允许有3次插话;课间不欺负同学。
第三周,上课尽量不做小动作,尽量不插话。路队纪律尽量遵守。
第四周,开始各类常规,与班级其他同学一致。
四个星期下来,孩子能听从老师的教导了,一个月下来,孩子能努力管住自己了,两个月后,任课教师都向我报喜了:孩子有时乖了!现在一切还在继续努力中。
福禄贝尔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被人关注的渴望,但在生活中,有些孩子的心理会产生歧变,他们有时会通过吵闹、违反纪律来吸引他人注意。对于这样的孩子,就是要进行慢慢“疏导”,让他感觉到他其实是生活在群体中的。采取渐变的措施,孩子慢慢从“反面”转向了“正面”。
案例二:
刘志祥,男,10岁,我校四年级学生。他学习成绩差、不愿学习;卫生习惯差,桌面总是溅满钢笔墨水,桌洞总是乱七八糟;上课动不动就说话;性情怪异,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要不就咬人,很难与同学相处;几乎天天给班级的量化扣分,有时一天还会扣到3分上。
原因分析:
,家长觉得捡回一条命就很不错了,对他的要求也就小了,家长偏激的认为“只要孩子活的好就行”,对孩子是百般溺爱,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成长环境生活影响)
,孩子比同龄孩子偏矮,父亲怕他和同学相处会吃亏,叫他教他“不管谁欺负你,就用力打他就行。”,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魔王”。(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
综合分析与诊断
刘志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他对学习没有多大的兴趣,上课做小动作,老师讲课他也不听,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每一颗星星都能闪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