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酒工艺学
酒与中药相配伍而制得的酒称药酒。在中医方剂学中又称为酒剂。酒与药同用,药借酒势,酒助药力,其效尤著。我载较多,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集了200多种药酒配方;《普济方》通卷收载的药酒配方达300多种;现代药酒专著《百病中医药酒疗法》记载药酒配方1364例。
中国中医认为:酒为水谷之气,味辛甘、性热、入心肝经,具有畅通血脉、活血祛瘀、祛风散寒、消冷积、祛胃寒、养脾气、厚畅胃、促消化润肌肤、养容颜之功。还能引药上行,助药力,适量饮用可强心提神,助气健胃,消除疲劳,增强精神。正如《》所说:酒,天色之美酿也,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
一、药酒的作用
酒与药结合所配制的药酒,承食与药的双重功效,我国古代多用酒来预防瘟疫,如《千金要方》中说:一人饮,一家无疫,一家饮,一里无疫。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饮酒可以兴奋神经,开胃,增进食欲和血液循环,滋补强身……。
酒与医药的结合是我国医药发展史上的重要创举。
药酒的作用:包含有“酒的作用和药的功效”双重作用。由于每种药酒都配入了不同的中药材,因此药酒的作用也随之而异。配入酒中的药物不同,其功能也不同。
例如:药性药酒,其功能是以防治疾病为主,在配方上有严格、细致的要求,是专为治病而设的;
补性药酒:主要功能是对人体起滋补增益作用,预防病邪袭人,增强人体健康,使人精力充沛。因此,补性药酒是专为补虚纠偏、调整阴阳而设的。因此,每一种药酒都有不同的作用重点和作用范围。
二、药酒的主要特点
1、适应范围广
药酒可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美容健身。
2、药效成分吸收快,效果好
机体对酒的吸收较快,药效成分通过机体对酒的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周流全身,可以较好、较快地发挥药的治疗作用。现代临床观察:药酒通常比普通汤剂的治疗作用快4-5倍,比丸剂作用快7-9倍。
3、能有效掌握剂量
药酒中的药效成分是均匀溶于酒中的,每次定量服用,便于掌握药效剂量。
4、便于服用,乐于接受
药酒与汤剂、丸剂相比,服用剂量明显缩小,服用较为方便,此外药酒口味平和,无明显刺激性,加之酒中添加有适量糖类,避免了药物的苦涩味,因此病患者乐于接受。
5、易于保存
药酒中酒精物质具有杀菌防腐作用,较之其它药物易于保存。
三、药酒的作用范围与禁忌
(一)、药酒的作用范围
酒具有药食同源的特点,因此,酒的适应范围日益广泛,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酒可以治疗疾病:凡内科、妇科、儿科、骨伤科、外科、皮肤科、眼科以及耳鼻喉科等190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均可治疗;
2、药酒能预防疾病
药酒有补益健身之功,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防止病邪对人体的侵害。
3、药酒能美容润肤
药酒有养颜润肤的作用,常饮养颜润肤酒,可使人面色光华、色若桃花、容如少女、青春常驻。
第三章中国药酒
4、能保持人精力旺盛;
5、可作为病后营养调节剂和辅助治疗剂,可以促进机体康复。
(二)、药酒禁忌
尽管药酒可以治病,但用之不慎,也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
1、药酒一次饮用不宜过多饮者应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耐受力合理服用。超量饮用,可引起头晕、呕吐等不良症状的发生。即使是补性药酒,也不宜多服
例如:人参大补酒,超量服用可引起胸腹胀闷,不思饮食;鹿茸补酒,超量服用可引起机体发热、心情烦闷,甚至鼻出血等症的发生。
2、要根据病人的病情选用药酒
每一种药酒都有其适应范围,不能乱饮。例如,感冒、发热、呕吐、腹泻病患者,不宜引用滋补类药酒
3、不宜饮酒的病症不能饮酒
对于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慢性结肠炎、肝炎、消化系统溃疡浸润性或空洞型结核病、心脏功能不全、高血压等病患者,应禁饮。
4、外用药酒不能内服
必须强调一点:我国民间有端午节用雄黄酒灭五毒和饮用雄黄酒的习俗。其实,雄黄酒只宜外用杀虫,不宜内服,因为雄黄是一种有毒的结晶矿物质,主要成分为二硫化砷,遇热可分解成二氧化砷,可引起消化道疾病和肝脏损伤。
四、药酒的制作方法
(一)制作药酒前的准备工作
药酒,除专业厂家生产外,在我国民间家庭也可以自制药酒。目前,许多人喜欢自己动手配制和饮用药酒。无论是专业生产厂家或是家庭制作药酒,都必须作好以下准备工作:
1、保持药酒制作环境清洁卫生和配制人员的个人卫生,严禁传染病患者进入药酒配制区。
2、清楚药酒配方的特点、主要功效和适用人群,家庭配制药酒,一定要熟悉各种重要的主要功能、药性、以及使用剂量,对于有毒副作用的中药,一定要经过炮制后才能使用。
第三章中国药酒
3、选料考究一定要选取正品、纯品,切禁用假酒、伪药配制药酒,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通常假酒中的甲醇含量较高,甲醇进入人体后可被氧化成甲醛和甲酸,引起人头晕、头痛、呕吐,严重者可出现眼睛疼痛、视力模糊,甚至双目失明或死亡。
对白酒的选择:优
第六章-药酒工艺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