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防癌知识讲座资料之二十四~
疼痛与癌痛的治疗
~ 控制疼痛是病人的权利、医生的职责~
安徽省立医院程广源
提示:多少年来人们传统地认为,拔牙、生孩子疼痛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人类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一切观点、理念必须与时俱进,在发达国家已把疼痛问题提高到人权的高度来认识,以麻醉药品的消耗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医生也许不能解除病人的所有问题,但是可以做到减轻他们的疼痛,特别是癌痛病人,缓解疼痛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也是医生的职责。
癌痛得不到充分治疗是普遍现象,致使世界上每天至少有500万癌症患者遭受着疼痛的折磨。每年全世界接受抗癌治疗的成年人和儿童中50%有疼痛,在癌痛的患者中50%为中至重度疼痛,30%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晚期癌症患者中70%有疼痛。我国每年新发癌症患者220余万,每年在治患者600万以上,癌症死亡160万,其中50%~61%的病人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每天忍受癌症疼痛者也有100万以上,癌症所致的疼痛及伴随的抑郁,使生活质量下降,所以癌痛治疗是个全球性的问题。
癌症患者陆幼青在《死亡日记》中这样写到:“有很多次,我怎么也写不下去,身体的痛楚是如此的强烈,我必须不停地转换姿势,而每换个姿势,身体上各种部位的疼痛要持续十来分钟才能平静,十来分钟后我又觉得需要下一次新的挪动来让我的身体感觉更舒服一点”。持续不断的疼痛往往引起病人一系列心理上的变化,如绝望、不安、暴躁,导致病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恶化病情。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活动能力、情绪、工作状况、与他人的关系、睡眠、对生活的乐趣及享受娱乐等负面效应。可见,缓解疼痛是提高晚期癌痛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癌症研究的四大方向:即病因预防;早发现,早诊断;综合治疗;康复止痛。强调癌症疼痛应当受到重视,业已证明癌症疼痛是可以治疗的。并提出“到2000年让癌症病人不痛”的战略目标。随着WHO 三阶梯止痛原则在中国的推广,中国医用吗啡年消耗量已由90年代初期10公斤左右增长到2003年的290公斤左右。尽管如此,中国的疼痛尤其是癌痛还远远未得到充分治疗。
2005年10月11日世界镇痛日,在活动中,组织者提供的一些数据引人关注:
*据WHO统计,在接受治疗的癌症病人中5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70%的晚期癌症病人认为疼痛是主要症状,30%的病人有难以忍受的疼痛。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癌症病人中伴有不同程度疼痛者占51%~%;但有癌痛的病人中仅有41%能得到有效缓解;晚期癌痛病人仅有25%得到有效缓解。
*有权威调查显示,世界范围内慢性疼痛在普通人群中发生率为20%~45%,门诊因疼痛就诊者约占40%;中老年人慢性疼痛患者高达30%;外科住院病人76%担心术后疼痛。
*国际上通常以一个国家的吗啡消耗量来衡量其癌痛治疗的实施状况。1984年中国全国吗啡用量为
4 公斤,至2002年已增加253 公斤。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据国际麻醉药品管制局(INCB)统计,2001年,%,%( 毫克);而发达国家人口只占18%,却消耗了95%的吗啡(人均22
二十四疼痛与癌痛的治疗doc-疼痛与癌痛的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