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末路郑成功
郑成功所处的南明是一个混乱的时代,明朝的宗室随着清军入关纷纷南逃,然后被士大夫遴选出来奉为皇帝以扛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南明有四个皇帝(一般学者未把绍武帝算作南明皇帝,但鉴于明朝宗室给了追加了的庙号,暂算做是南明皇帝),加一个监国。但在某一时期内他们互相不承认,尤其是1646和1647冬春之交,在中国南方同时存在三个南明政权,他们互相不承认且发生武装争斗。正朔问题严重影响了南明的抗清事业,当郑成功接掌了福建郑氏家族产业后这一混乱格局得到了改观。
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支持唐王朱聿键在福建登极成为隆武帝,但却处处制约这位皇帝的行为。等到隆武帝身死,浙江的鲁监国势力也被清军摧毁,而新登基的永历皇帝又远在广西,郑氏家族实际上取代了明朝宗室成为东南沿海的实际领导者。1646年福州被清军攻破郑芝龙降清,郑成功与郑氏余部迁往厦门,之后郑成功在叔父的支持下成为了郑氏家族的家主,接手了福建的抗清军力及整个郑氏家族的海外贸易。明朝由于海禁政策而衍生了很多介于海盗与商人之间的私人贸易船队,郑氏家族是其中的佼佼者并一度垄断了中日之间的海上贸易。庞大的贸易往来使得郑成功的厦门大本营可以维持正常的运转。这一时期清军由于缺乏海战经验不愿意集中兵力对沿海地区进行围剿,这个喘息之机让郑成功得以精心练兵。他的母亲之前被清军奸污而自杀更激起了他对清军的恨意,为此他对整个郑氏家族实行军事化管理,治家治军都非常严苛,这也使得他能够在短时间内统合散落在东南地区的抗清势力并形成可观的战斗力。之后的几年他与清军多次交手大多胜利,清廷对他行招降之策不仅未能使之动心,更被他用计策骗走了大量银两及粮食。于是清廷决定全力围剿郑成功,却屡屡出师不利。
1658年,郑成功人生的巅峰期来临,他统帅十万大军准备北伐,一举收复明朝的南都南京,甚至整个长江以南地区。北伐初期很顺利,可郑成功的致命弱点到了南京之战时暴露了出来。他不愿意进行伤亡较大的攻城战而总是以为能够通过军威慑服那些为清朝守城的明军降将,原因是这些私军是郑氏家族的中坚力量,他不能不考虑整个家族的利益。于是在南京城下他选择了等待而非进攻,同时他对江南地区
英雄末路郑成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