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融合与变革
2012年以来,中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研究、讨论并实践互联网金融的热潮。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意味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技术以及互联网精神的渗入,极大地改变了金融领域。
传统金融与互联网创新的融合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创新的融合,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沿袭。在互联网金融中,金融的核心功能不变,股权、债权、保险、信托等金融契约的内涵不变,金融风险、外部性等概念的内涵以及金融监管的基础理论也不变。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因素对传统金融的渗入。第一,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的渗入,主要包括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大数据、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引入能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改变金融交易、组织形式和市场结构,拓展交易可能性边界;
第二,互联网精神对传统金融的渗入。互联网精神的核心是开放、共享、去中心化、平等、自由选择、普惠、民主。互联网金融反映了人人组织和平台模式在金融业的兴起,金融分工和专业化将会被淡化,而金融的普惠性将增强。
人类金融模式将被改变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在互联网金融下,支付便捷,超级集中支付系统和个体移动支付统一;资金供需双方可以不经过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等传统金融中介和市场,直接在网上发行和交易贷款、股票、债券等。市场充分有效,接近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编者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是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表明在一系列理想化的假设条件下,完全竞争市场将会达到均衡状态,此时所有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正好相等,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即不可能在没有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某些人的境况变好)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现有金融格局将会被变革。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将对金融定价和资源配置产生根本性影响。信息处理和风险评估以大数据分析和高速算法为基础,并通过网络化方式进行,由此可以给出任何资金需求者的风险定价或动态违约概率,而且成本极低。企业家、普通老百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金融交易,风险定价、期限匹配等复杂交易都会大大简化、易于操作。
互联网货币作为货币的一种新形态,将会对传统货币理论、货币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互联网货币也会对税收计量和物价指数统计带来挑战。
“三大支柱”助推互联网金融发展
第一支柱——支付。支付领域的创新为互联网金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可以说,过去这几十年,金融业最大的创新发生在支付领域。支付系统不再是银行特有的业务。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货币市场基金”,使金融产品具有了支付功能,使投资与支付的界线、金融产品与货币的界线被打通。未来,第三方支付将逐渐走向移动端,移动支付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移动支付完全可以替代(无收益的)现金。
第二支柱——信息处理。大数据的运用将解决信息和风险不对称的问题,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已经产生。例如,阿里小贷通过分析淘宝和天猫网上的大量行为信息,进行风险定价,为个人和商户授信、发贷款。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运用已逐步深入,大数据对保险精算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未来,搜索引擎和各种金融App会内嵌智能化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和IT解决方案,通过算法来确定违约概率、风险定价等。
第三支柱——资源
互联网金融:融合与变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