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师改旅”之重度深思
我军师改旅的效果不算理想,搞师改旅,进而搞全旅制军,我军师改旅的效果不算理想,有点东施效颦的味道,而且最后发现西施原来没有颦!这里随便谈谈改革成效不理想的原因并和其它国家比较一下,观点很步成熟,大家多多拍砖。
(1)配属和后勤部队的问题。
师改旅之后旅的编制级别比团要高,但是后勤支援力量显然师不能按照师的标准配置了。这就导致旅一级部队的后勤支援力量不足。师改旅以前的团合成化程度不高(相当一部分旅是原来的乙等师),摩步团或坦克团内除了队属炮兵就是单一的步兵或者坦克兵,维修保养工作局限性相对较大。团一级的修理分队保养维护的装备比较单一。只有师有能力为大多数单位提供后勤保障。现在的旅情况就步一样了,营是分队级别的单位,装备修理维护能力有限。旅的后勤部门必须完成原来团和师两级后勤部门要完成的任务。而且旅的兵种和兵器种类和原来的师相比是一样不少,坦克、装甲输送车、122榴弹炮、122或130火箭炮等主战装备一样不少;部分旅还有电子战分队等新型分队,这更增加了装备维护保养以及修理的压力。旅的编制级别显然不如师一级,也没办法维持如此规模的修理分队,自然有问题。再者原来团的后勤部门只负责下属4个营的保障任务;师的后勤部门只负责下属几个团的后勤,具体事物可交给团自己去办理。现在少了团这一级,旅的后勤部门要一直管到营,而旅下属营的数量比团多多了。一个摩托化步兵旅下辖一个坦克营,4个摩步营,还有炮兵团(这个团是指挥机构,没有政、后、装部门)榴弹炮营和火箭炮营。
(2)管理问题。
营是分队,最低一级的部队是团,团也是最小的合成化单位。营只是一个作战指挥机构,比如营里面的人事调动任免、薪金福利发放、干部退伍转业、新兵入伍和分配,营都是管不了的。这些事情都归团里管。现在的旅,团一级已经没有了,营的级别又没改变。让旅管到连实在勉为其难,连队的数量也太多了,即使下力气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就是干部的升迁问题。以往的营级干部要往上继续发展,可以到团里面去任一个副职,比如营长提副团长或者参谋长(任副参谋长算平调但是对将来的升迁也是有好处的)。连级干部也可以直接调到团里面任作训股长之类的职务。现在不同了,团没了,很多干部升迁的职位自然随之消失(炮兵团还好点)。
(3)营级面对的挑战。
现代陆战一样是高度合成化的,而我军的营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一要求。我军把团作为最低一级部队来建设,也是最小的合成化单位。营一级是没有合成化这一说的,比如摩步营除了队属炮连,就是步兵连和机枪连,没有进行火力支援的坦克或突击炮。实战中这样的编制是不行的,美军通常是编组营级战斗在队机步营的基础上加强配属坦克连、炮兵分队等(或者装甲营加强配属机步连、炮兵分队)。苏军与之类似,都是在单一兵种的、非合成化的营上加强配属其它分队以达成战斗目的。以苏军的概念,实际作战中“营”实际上加强了大量的其它分队(在70到85年的苏军演习中一个摩步营最多可以加强一个坦克连、一个炮兵营、一个工兵排、一个自行高炮排),以一个合成化的整体出现。美军不仅如此,营还可以呼叫航空兵支援。我军的一个机步旅,有四个坦克连、12个步兵连(机枪连在战时都加强到步兵连里面去了)、四个迫击炮连、3个122榴弹炮连、3个122或130火箭炮连。从兵力上看组织类似的战斗队是可以的。
但是这样对营一级的指挥能力要求很高
解放参考资料军“师改旅”之重度深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