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诗词鉴赏总复习 11月6日
注:此卷请同学们保留至高考语文考试前
诗歌的类别
类别
内容特点
常用艺术手法
山水田园
山水—风光优美
田园—生活恬静
A、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C、抒发自己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高雅。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等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
边塞军旅
内容——环境恶劣、生活的艰辛、风光旖旎
感情——厌恶战争、思念亲人、报国豪情
从用品上看:金鼓、烽火、刀枪、笛子;
从景物上看:大漠、长城、黄沙、秋月、孤城、雪山等
景物特点:雄伟、奇丽、辽阔等
表现手法:比喻、夸张、用典、讽喻
语言特点:粗犷豪放
咏史怀古
吟咏对象:古迹、典故、人物
主题思想:
叹朝代兴亡变化
感慨岁月瞬息万变
讽刺当朝者乱政
基础理解:明了诗人所咏人和事
基础关键:把握诗人在吟咏古人时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表现手法:以景衬情、对比、烘托、用典等
羁旅乡思
送别离愁
表达情感:
对家人家乡的思念
客居他乡的茫然
对友人的宽慰、难舍难分
别后的怅惘、孤寂和落寞
朋友间友谊
常见意象:秋风、鸿雁、月亮、杨柳、寒蝉、舟、古道(渡口)、西风、长亭等
表达技巧:比喻、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
咏物
抒怀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分析物象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侧面烘托
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对比等
二、人物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陆游
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形象,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形象,如屈原、岳飞
5、矢志报国、坚贞不屈,如辛弃疾
6、献身边塞、保家卫国
7、友人送别、思念家人
8、热爱生活
三、诗歌语言
1、平实质朴、朴素自然
如《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词语的华丽。
2、含蓄隽永,含蓄委婉
特点是不直接说出来,而是藏在形象之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清新明丽,清新雅致
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用语新颖,给人清新美好的愉悦。
4、形象生动
5、绚丽飘逸
6、讽刺幽默
7、豪放旷达如:“大江东去,浪淘尽”
8、悲慨激昂
9、多用口语平易显浅
四、表达技巧
(一)抒情手法
1、直抒胸臆 2、借景抒情 3、情景交融 4、托物言志 5、借古讽今
(二)描写手法
1、衬托(正反衬)(含用乐景写哀情)
2、动静结合
3、运用各种感官(视听结合等)
4、虚实结合期 5、正侧结合 6、点面结合 7、多种色彩
(三)表现手法:1、象征 2、渲染 3、烘托 4、抑扬 5、借古讽今
五、修辞手法
1、比喻注意区分本体喻体
2、夸张作用: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增强感染力
3、比拟赋予人的生命力(性格),使描绘更加生动形象。
4、对比作用:
5、双关有两重意思;
6、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1)点化前人语句;(2)引用神话故事;(3)运用历
诗歌参考资料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