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湿地有哪些生态效益.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湿地有哪些生态效益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各种类型的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淡水资源、均化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湿地的这些重要功能和价值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湿地的生态效益表现在:一是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自然湿地遵循着自然演替规律,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较高,生物物种十分丰富。许多的自然湿地不但为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场所,也为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提供了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可以说,没有保存完好的自然湿地,许多野生动物将无法完成其生命周期,湿地生物多样性将失去栖身之地。同时,自然湿地为许多物种保存了基因特性,使得许多野生生物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生存和繁衍。因此,湿地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生物超市”和“物种基因库”。我国湿地生物多样性很丰富,仅鸟类就达271种之多,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有31种,占54%;世界15种鹤类在我录到的就有9种。中国的湿地还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惟一的越冬地或迁徙的必经之地。因此,中国湿地保护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是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许多湿地地区是地势低洼地带,与河流相连,所以是天然的调节洪水的理想场所;湿地被围困或淤积后,这些功能会大受损失。科学家研究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与湿地破坏有密切关系,该年洪水的特点是“低洪量、高水位、大危害”。流量没有1954年的大,却造成了比1954年更高的水位和更大的威胁,其原因除森林资源遭到大量破坏、水利工程设施不足外,湿地被大量围垦侵占和功能急剧退化是最直接的原因。在干旱季节,湿地可将洪水期间容纳的水量向下游和周边地区排放,防旱功能十分明显。三是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导致全球气温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过多。科学家研究,在过去100年的10个气温最高年份中,有9个在1990至2001年的这12年间,这期间正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包括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最严重的时期。湿地由于其特殊的生态特性,在植物生长、促淤造陆等生态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无机碳和有机碳,由于湿地环境中,微生物活动弱,土壤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十分缓慢,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起到了固定碳的作用。如果湿地遭到破坏,湿地固定碳的功能将大大减弱或消失,湿地将由“碳汇”变成“碳源”,对全球气候将产生重大影响。科学家研究,湿地固定了陆地生物圈35%的碳素,总量为770亿吨,是温带森林的5倍,单位面积的红树林沼泽湿地固定的碳是热带雨林的10倍。《湿地公约》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还特别强调了湿地对调节区域气候的重大作用,湿地的水分蒸发和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使得湿地和大气之间不断进行了能量和物质交换,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具有明显的作用。科学研究显示,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及其周边两公里范围内的气温要比建坝前降低4度;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新疆博斯腾湖湿地对周边地区气候有巨大的影响,湿地周围的气温比周边远离湿地地区平均低3度,湿度高14%,沙尘暴天数减少25%。四是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湿地具有很强的降解污染的功能,许多自然湿地生长的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把人类排入湖泊、河流等湿地的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

湿地有哪些生态效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薄荷牛奶
  • 文件大小29 KB
  • 时间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