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居住区和交通方式
①佩里邻里单位(Neighborhood Unit)理论
佩里认为城市交通由于汽车的迅速增长对居住环境带来了严重干扰。控制居住区内部的车辆交通以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宁是邻里单位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同时他认为区内应拥有足够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活跃居民的公共生活,以利于社会交往,密切邻里关系。
佩里提出邻里单位规划的六条原则是:
,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
。一般应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安静与安全和低交通量的居住气氛。
,使小学生不必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为3000-40000。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居住区和交通方式
,它与其他的邻里服务设施一起放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
(约合65公顷),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
、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居住区和交通方式
②传统的邻里开发理论
传统的邻里开发理论基本核心是建立以公共中心为中心,以步行距离为
佳的居住社区。
TND模式的城市设计:社区规模是半径400米(即5分钟的步行距离),街
道间距是70-100米,令区里内有多种类型的住宅,土地使用多样化;公共
建筑布置在人流集中地,宅的后巷作为邻里间社交活动的场所。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居住区和交通方式
TOD模式由“步行街区”发展而来,鼓励步行和公共交通。从交通车站
和商业街区组成的核心地区到社区边界不超过600米的距离。TOD社区将居住、零售业、办公和公共空间组织在一个步行的环境中,并使居民方便使用有轨交通,减少使用小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交通拥挤等
不合理因素。同时,通过公共快速交通组织起来的网络将多个TOP社区组织在一个合理的区域发展框架系统内,各个TOP社区之间保留大量的绿化开敞空间。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居住区和交通方式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居住区和交通方式
依据居住区(居住小区)所在区位,综合考虑城市道路交通、居住区内部交通,地形和功能布局等因素,居住区路网空间形态有三叉形、环形、半环型、树枝型、风车型、自由型等多种。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居住区和交通方式
1)居住区道路的功能
城市道路的延续,也是城市道路的末稍之一
、粪便,递送邮件,消防、救护等市政公用
车辆提供方便
,也是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
空间场所
福州大学建筑学院
居住区和交通方式
2)交通方式的选择
机动车交通
非机动车交通
步行交通
交通距离
体能
交通时间
交通费用
3)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
城市道路教学课件居住区道路网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