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名言
1、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为公”
是孙中山、廖仲恺先生的指导思想,意思有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
大家所共有,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
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 后
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也指天下公平。
2、孙中山名言“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3、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4、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奋。
5、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
6、为民而有,为民而治,为民而享。
7、“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8、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9、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
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
的封建专制制度!
孙中山先生有过一句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
亡。”
1866 年 11 月 12 日,孙中山先生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名中
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孙中山幼名帝象,读书时取名文,
号日新,字德明,1886 年改号逸仙,1897 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
亥革命后,则常以中山为名。
孙中山幼年时爱听老人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少年时代在美国属
地檀香山先后就读于英美教会所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和奥阿厚书院。
1883-1886 年,孙中山继续求学于香港拔萃书室、域多利书院。毕
业后,他先进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学习,后来转入香港西医
书院(这所学校后来并入香港大学〕学医。在校期间,他不但努力攻
读医学,而且还广泛研读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军事、科学书籍,
并结识了不少有志革命的青年朋友。
1892 年 7 月,孙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绩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曾
先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他的医术精明,而且对贫穷病人免费治
疗,因此,行医“不满两三月,声名鹊起”。
1894 年 6 月,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时政,被置
之不理。同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在战争中接连失败,孙
中山进一步认清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愈发坚定了救国的信念。遂赴
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革命。这年 11 月 24 日,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
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次年 1
月,孙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因
事泄而失败,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将他作为重要国事犯到处悬重赏
通缉。此后他在海外 16 年,先后 5 次环游世界,在华侨中广泛宣传
革命,建立革命组织。
1896 年 10 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使馆诱捕后经他的老
师英国人康德黎营救脱险。1905 年 8 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
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里,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
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孙中山直接领导
的起义有 1907 年 5 月的黄冈起义、6 月的七女湖起义、9 月的防城起
义、10 月的镇南关起义、1908 年 2 月的钦州起义、4 月的河口起义,
1910 年 2 月的广州新军起义以及 1911 年 4 月 27 日(阴历 3 月 29 日)
的黄花冈起义,加上 1895 年的广州起义和 1900 年的惠州起义,孙中
山在辛亥革命前共领导了 10 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却唤
醒了中国人民,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在美国闻讯,立即
在欧美各国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各国的支持,并于同年 12 月 25 日回
到上海。29 日,在南京举行的 17 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被推举为中
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到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了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组成了临时参议院,公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由于立宪派和其他旧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以及革命党人的妥
协态度,孙中山被迫于 1912 年 2 月 13 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
荐袁世凯以自代。3 月 8 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4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解职。
孙中山与宋庆龄于 1915 年在日本结婚
袁世凯上台后,逐步实现其变共和为专制的阴谋。1913 年 3 月
20 日,他派 人在上海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4 月,又非
法签订善后
孙中山名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