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第二课时大箕小学王玉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正确的理解“饱经风霜”“蟠曲”等词的含义。2、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过程与方法: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在对学生朗读深入而细致的指导中体会重点词语的含义,感受到黄山松之“奇”,从而在头脑中构建一幅幅画面。情感、态度、价值观:1、透过作者的语言,感受黄山松的奇特,奇妙,奇绝。2、感悟到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内涵。有感情朗读,感受黄山之“奇”。(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词卡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揭题设疑1、(板书:松)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板书:黄山)说说你对它的了解。当学生谈到黄山四绝时,顺势引出:“四绝”中,人们对“黄山松”,更是——(出示卡片)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情有独钟呢?(顺势板书:奇)学生说自己的发现,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看到“奇”,你会想到那些词语呢?一起去探寻“奇”的秘密。欣赏三大名松师范读第二自然段,生思考:作者介绍了哪三棵名松?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交流,小结。品味每棵松各自的特点。画出描写它们的语句。(1)指名读迎客松部分。A、(出示词:饱经风霜)什么意思呢?狂风来了,迎客松()暴雨来了,迎客松()大雪纷飞,迎客松()一年、两年……十年……百年……千年,迎客松仍然枝干(),枝叶()。(出示:遒劲)它指的是——,看来逾越千年,迎客松仍然老当益壮,多么——B、重读第一句,注意读好重点词。C、迎客松不仅坚强、而且热情,作者说他是好客的主人(出示),为什么这样比喻?在文中找到依据。D、带着热情、赞叹再读迎客松部分。E、师小结。(2)自读陪客松部分,画出注意到的词语,写写从这些词语中的体会。A、“绿色的巨人”会让你有什么样的感觉?B、体会“站”的内涵。晴空万里时,陪客松();细雨绵绵中,陪客松();狂风暴雨中,陪客松()。多么恪尽职守呀!C、真可谓“玉屏楼上客如梭,美主年年忙张罗,不语奇松能职守,无间风雨笑颜多。”D、读出我们的钦佩和感激。(3)饱览了黄山风光,来到玉屏楼前,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伸向山下的长长的“手臂”,好像在——,他便是——送客松有怎样独特的身姿呢?A、指名读,你注意到了哪个词?B、“蟠曲”说明了什么?C、“天然盆景”和“盆景”作对比,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送客松的坚忍不拔。D、有人曾妙赞它:“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面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可今天我们再次读来,心中涌起无限惋惜,因为这棵独特的送客松2005年的时侯还是被酷热和冰寒打败了,虽然如今只剩下了赤裸了枯骸,但他依旧尊严的挺立在绝壁之上,他的不屈不挠,坚韧刚强的独特姿态会永远记在我们的脑海中,对不对?四、观赏千姿百态的黄山松1、是啊,黄山松的姿态太奇了,作者连他们的名字还没弄清,但那姿态已烙在心上,瞧,它们或——,或——,或——;或——,或——,或——;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太多,太妙了,这怎能不让人惊讶呢?2、有名的、无名的,山顶上、陡崖边,黄山松处处都展现着自己()、()的身影。四、回到课题,解决“奇”的含义。如:黄山松,你奇特在——五、拓展延伸。1、观察自己身边的松树或其它树木,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个片段。2、赏析美文冯骥才的《黄山绝壁松》。【板书设计】黄山奇松(奇特、奇妙、奇绝……)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千姿百态坚忍
黄山奇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