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欠发达国家的文化妄想症.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张柠
欠发达国家的文化妄想症
1
文化消费时代的中国想象问题,是一个充满歧义的话题。正因为如此,才显示了讨论它的现实意义。“想象”,本来是传统文艺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文学界非常熟悉的话题。可是,我们为什么突然对它感到陌生呢?“想象”似乎已经渐渐从传统的文学形式中退场,转而进入了文化生产和消费领域。在广告中、文化生产的策划中、地产开发商的创意中、电视娱乐节目中,人们的“想象”已经显得越来越发达而神奇,并与商品的新奇性交相辉映。我们已经无法从纷杂的当代“想象”形式中,辨别哪些是与主体意识相关的创造性想象,哪些能作为集体想象的材料,哪些是仅仅在为“符号生产”的想象而想象。面对当代大众文化中疯狂的“想象”,面对疯狂繁衍的物质,以及因想象而导致的物质符号体系,我们不知所措。想象已经由传统“文艺学”领域进入了“社会学”领域。因此,对想象的论述必须重新洗牌。
2
这里无须详细复述“想象”理论,但必须提到科勒律治。在《文学生涯》中,他第一次对“想象”这种心理功能进行了分类,认为想象可分为“第一位”和“第二位”两种,第一种称“幻想”,第二种称“想象”,并认为机械的幻想低于有机的想象。“幻想”,通过感官对外部现成的、“死”的物象的接受,并将物象组成一个统一的系列,但并不改变物象的性质;它只不过是“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秩序拘束的一种回忆”。而“想象”,作为一种更高级的心理功能,它不仅仅是面对固定、有限物象的感官反应,而是创造性地把僵死的物象激活为一个有机整体。它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诗歌。
如果高级想象在抵达统一性、整体性的过程中,抽象并删除了低级幻想的感官经验,那么“解放”的意义何在?因此我们可以推论:“想象”的确更高级,但并不一定更重要。重要的是,“幻想”既是感官经验的结果,也是一种对“个体潜意识”或“集体潜意识”中包含的“匮乏”的隐秘满足。或者说,面对各种权力和意识形态的压抑,“幻想”通过回忆而产生了“解放”的效果。个人幻想因此隐含了公共意义。所以,将想象分为
“幻想”和“想象”,并且因“感官经验”的破碎性而贬抑“幻想”的意义,在今天看来是徒劳无益的。我们宁愿回到浪漫主义之前,重新将“想象”和“幻想”合而为一,并强调这一心理功能的两个最基本要素——感官经验和秩序的可能性。
3
传统社会(比如农业文明社会)的外部物象具有高度的同一性。面对这个自成一体的物像世界,有两种“想象”方式,一是与自然物像融为一体,其话语形态是“再现”或“铺陈”。还有一种是与自然物像世界决裂,其话语形态是抽象的幻觉和抒情。这两种叙事和想象都具备自身的整体性,它体现在中国文化的伟大抒情传统之中。这种想象的整体性被打破的时刻,正是“现代性”的起源之处。它首先表现为物体系自身的裂变,也就是外来技术制造物对自然物体系的全面攻占。
因此,我们面临一个新的困难,那就是感官所面对的物象,是不是像科勒律治所说的那样是“死的”。如果是,那就需要借助于更高级的想象,将“死的”物体系重新激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事实上,“物”一直是活的。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活”,像中国传统文化所理解的那样,“物”自身具有“神韵”,人的精神世界和外部世界物质高度契合,人的感觉器官也具有自然的属性,因此与自然物象之间几乎没有矛盾。还有一种是今天意义上的“活”,也就是“物”已经形成了自身的衍生和发展逻辑,摆脱了主

欠发达国家的文化妄想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unnwldv33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