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制度频繁调动原因分析
摘要:存款准备金能不能作为央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有效工具、是不是最重要的工具对于货币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经济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政策措施的错用不仅仅会给商业银行等市场主体带来负担,也会错过调控的时机,使经济偏离均衡的状态越来越远,最后造成更大的纠偏成本。因此,研究存款准备金制度和频繁调动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制度;人民币汇率;存款准备金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145-02
引言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采取的财政政策措施是投放四万亿的投资;在货币政策方面,由于实际执行的过于宽松导致短时期内释放了大量的信贷资金,导致使我国的经济在2010年初出现资产价格迅猛增长和通胀抬头的风险,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增长,股市在1年的时间内上涨了一倍,而过快的投资增长给环境、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出现了通货膨胀的势头,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中央银行开始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回收流动性,从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存款准备金率一共上调6次。2011年12月,央行3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如此频繁的调动的节奏历史罕见。
这一时期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调高到调低再到调高最后又调低的一个完整的循环,央行利用存款准备金的主要目的是压缩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减少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最终通过抑制投资完成经济目标。存款准备金能不能作为央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有效工具、是不是最重要的工具对于货币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经济都有很重要的影响。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讨论。
一、存款准备金和存款准备金制度理论概述
(一)存款准备金的含义及起源
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资金,它的目的是维持资金清算的需要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存款准备金率是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存款准备金率又分为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稳健运营的需要,在中央银行制度建立之后,各国政府才把存款准备金的提取作为商业银行法定的要求。
(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内容和内涵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二是可以作为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类型。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将其吸收的存款的一定比例存入中央银行,剩余的才能用于贷款或投资。确定可以充当法定准备金的标的一般只限于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但是各个国家在定义标的方面不一致如英国的传统做法允许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抵充存款准备金;法国允许如政府债券等有价证券类流动性比较高的资产作为存款准备金的组成部分。
确定存款余额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商业银行的日平均存款余额扣除商业银行的应付未付款项作为计提的基础,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防止商业银行人为操作少缴准备金的情况;而对于另外一种以月末、旬末或者周末的余额扣除应付未付款项作为计提基础的,商业银行则可以通过平时扩大存款规模而调低期末余额的办法,使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大为降低。对于如何计算缴存准备金的持有期也有两种确定方法:一是延期性准备金账户制
存款准备金制度频繁调动原因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