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替芬和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差异
【摘要】目的探讨酮替芬和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酮替芬组和孟鲁司特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酮替芬和孟鲁司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酮替芬组患者临床治疗后PEF、FEV1和ACT等临床指标和疾病控制率均显著优于孟鲁司特组,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表明,酮替芬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药物,其临床应用价值明显高于孟鲁司特。
【关键词】酮替芬;孟鲁司特;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14-02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属于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参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常会发生多变且广泛的可逆性气流受阻,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咳嗽、胸闷、气急和喘息等临床表现,清晨和夜间是支气管哮喘的高发时段[1]。本次医学研究对酮替芬和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差异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本次医学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65例,女性35例,患者年龄范围在7岁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
±)岁。全部观察对象均存在程度不同的支气管哮喘症状,且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排除妊娠哺乳期、患有精神系统疾病、合并肝肾功能障碍、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严重肺部疾病的患者。同时,患者自愿接受临床治疗,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利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酮替芬组和孟鲁司特组,每组50例,且两组观察对象基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方法全部观察对象均接受平喘、止咳和抗炎治疗,酮替芬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每次口服1mg酮替芬(海南制药厂生产),早晚各用药1次,对于14岁以下的儿童患者,,早晚各用药1次。孟鲁司特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每次口服10mg孟鲁司特(山东鲁南贝特制药公司生产),睡前用药,对于14岁以下的儿童患者,每次服用5mg,睡前用药。两组患者均接受连续2个月的治疗,并在治疗2周后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临床治疗过程,严密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情况[2]。
疗效评定标准完全控制,指患者临床治疗后,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症状,哮喘未急性发作,无需联合应用β2受体激动剂,且相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控制良好,指患者临床治疗后,哮喘未急性发作,治疗过程中需要联合应用β2受体激动剂,但用药时间不足2d,且相关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好转,指患者临床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治疗过程中需要联合应用β2受体激动剂。无效,指患者临床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未见任何改善。总有效率=(完全控制+控制良好)/病例总数
×100%[3]。
。使用(χ±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4]。
酮替芬和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差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