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课题我的母亲课型预习课•自学
课时三课时(1)授课
、积累“责罚、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
,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体会母亲的关爱。
重点目标1、3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查找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形式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学者的母亲,看看这位母亲给孩子的是什么?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二、学习目标指导
在这一篇课文学习中,我们又将学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看本文的学习目标,又看哪些是个人能完成的,哪些是小组能完成的,哪些又是我们大家才能完成的?
知识目标:、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远影响。
能力目标:,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把握自转的语体特点。
,丰富文化素养。
德育目标: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感情。
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干些什么呢?
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见上目标)
三、学生预习、自学
。
,完成出示的字词注音和解释
糜(méi)嬉(xī)绰(chuò)廿(niàn)
文绉绉(zhò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diàn)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言语举止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仁慈:慈爱慈祥。
质问:依据事实文明是非;责问。
教师引导,板书课题。
板书目标。
让学生有目标而读,朝着目标读。
可由学生来回答。
给15分钟时间看课文。
给10分钟时间
抽生回答,集体订正,要求学生作好笔记。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活动形式
管束:加以约束,是不越轨。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责罚:处罚。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其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诗集《尝试
我的母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