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大学生防盗.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姓名:王庆慧
学号:104927052
系别:艺术系
班级:10级艺设二班
浅析高校校园诈骗的原因和对策
据调查某省会三所重点大学,2011年在校园中发生的诈骗作案高达六十多起。不法分子多以大一新生、大四学生和离退休人员为目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由于它一般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且通常是采用游击方式作案,所以受害者往往会上当,案发后公安和保卫部门侦破难度很大。诈骗,已经成为校园发案率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因此,防范校园诈骗作案,应引起高校师生和保卫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校园诈骗的表现手段
从2011年某省会三所重点大学六十多起校园诈骗作案综合情况来看,诈骗分子行骗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假冒身份,进行诈骗。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假学生证与人进行交往,实施诈骗。2003年某重点大学北校区一位女生在体育馆被一位自称是南京医科大学学生的男子拦住,还出示了学生证,谎称来某省城与网友见面,向其借钱住宿吃饭,并以手机作抵押,第二天来还钱要手机。该女生当即借给他800元钱,可等到第二天始终未见这个自称南京医科大学学生的影子,检查抵押的手机也是假的,方知上当受骗。
(二)以次充好,进行撞骗。有的骗子经常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和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2003年5月,某重点大学一位女生在校门口遇到一位自称学生的年轻人,说其父亲出国考察带回几台正宗的三星手机,现急需钱用,欲低价出售。通过讨价还价,最后以700元成交。这位女生拿回宿舍开机,屏幕上显示“电池电量低”,怎么也充不起电,纯属次品,根本不是什么正宗外国货。
(三)投其所好,进行诱骗。一些诈骗分子还利用毕业生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骗取财物。某重点大学应届毕业生李某为找工作,经托人后结识了自称与某厅领导儿子有深交的王某,王某称“只要交1000介绍费,找工作没问题”。谁知王某拿到钱后,再也找不到他了。
(四)编造事故,进行蒙骗。有的骗子自称医护人员,通过不明途径联系到学生家长,编造其子女突遇车祸,处于昏迷状态,现正在医院抢救,急需用钱,要求家长立即通过其提供的银行帐号将款汇来。某重点大学经贸学院2003年就有4位同学的家长先后收到此类信息,所幸家长及时和学生进行联系,揭穿了骗局。
(五)恋爱为名,进行欺骗。骗子还以交朋友谈恋爱的形式,既骗感情,也骗财物。某重点大学一位自考女生认识了男朋友——诈骗分子何某,何某对这位女生“关怀备至”,经常带她吃喝玩乐,并在租房中同居。2004年春节前,深夜待女生睡熟后,何某不辞而别,并卷走了她的手机和1000多元现金。
诈骗分子除以上惯用伎俩外,还以借贷、招聘、看相算命、虚假合同等各种手段,设置骗局,侵害师生财物。
二、师生受骗的主要原因
不法分子在校园诈骗作案之所以频频得手,师生不断受其所害,究其原因,从客观上讲是骗子诡计多端,手段“高明”;从主观上看,师生也有自身的薄弱之处:
(一)思想单纯,无“防线”。大学生入高校前的十几年,学生生活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之下,与社会接触少,更没有社会交流的经验。加之大学生都是年轻

大学生防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2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