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的栽培技术
茄子又名落苏,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食用幼嫩浆果,可炒、煮、煎食、于制和盐渍。除此以外茄子还含有少量茄碱成,其纯品为白色结晶体,有降低胆固醇,增强肝脏的生理功能。
(一)生物学特征特性
茄子根系发达,育苗移栽后主要根系分布在30厘米以内,~,茎直立,基部木质化呈丫形分枝。叶单生、卵回或长椭圆形。叶柄长,叶身大,容易招风倒伏,栽培时需要培土。花紫色或白色,单生或序生,着生于节间。花序间隔4~5叶,雌雄同花,自花授粉,天然杂交率6%~7%。浆果形状有长、圆、椭圆等。果皮有紫色、白色、绿色或绿紫丝状相间条纹。茄子果实与萼筒交接处呈白色或绿色称茄眼。茄眼为果实夜间伸长部分,茄眼宽表明生长快,果肉嫩。果皮颜色与茎叶颜色相关。茎、叶、花紫色,果皮紫色或黑紫色,茎、叶绿色,花白色,果皮绿色或白色。种子呈肾形,黄褐色,有光泽。千粒重4克~6克,发芽年限3~4年。
茄子生长适温为22C~30C,白天适宜25C~28C,夜间为17C~20C。17C以下生长缓慢,夜间温度15C以下会落花,7C~8C时有冻害。茄子比较耐热,35C~40C时尚能生长,但花器发育不良,45C以上叶面引起坏死斑点。茄子要求强光,光弱时,光合产物少,生长不良,授粉授精能力弱,容易引起落花。茄子根系吸收力强,较耐肥。氮、磷、钾适宜的浓度是氮240PPm、磷160PPm、钾60PPm~180PPm。
(二)类型和品种
栽培的茄子有长茄、卵茄、圆茄三个变种。
,长势中等,叶较小,果长棒形,长20厘米~30厘米,皮薄肉嫩,果重50克~60克,单株结果多。如杭州红茄、宁波条茄、苏州牛角茄、南京紫面条茄、苏崎茄等。
,植株较矮,叶小而薄,果实为卵形至长卵形,如南京电灯泡茄、上海牛奶茄等。
,叶宽而厚,果实为圆球形、扁圆球形或短圆球形,多数属晚熟种。如南京紫圆茄、徐州圆茄、北京大圆茄等。
(三)育苗定植
茄子的栽培季节依栽培设施而定,长江下游茄子育苗、移苗的时间、设施及定植期见下表。
长江下游地区春季茄子栽培都要求早熟,育大苗。茄子壮苗的标准一般是株高18厘米~20厘米,开展度大于株高,~,~,有真叶12~15片,叶大而厚,叶色深绿,带即将开花的大花蕾,根系白色,无锈根,健壮无病,有直径8厘米~10厘米的护根钵或营养钵。
茄子植株高大,叶大而茂盛,株间容易郁闭,其密度应比辣椒、番茄稀。一般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50厘米,每亩(1亩=667平方米)可栽2 600~3 000株左右。早熟种比晚熟种密,打叶的比不打叶的密。
(四)田间管理
茄子定植后要早松土,勤松土,早追肥,提高土温,疏松土壤,促使发棵。茄子喜肥、耐肥,除提苗肥外,在开始挂果时追肥一次,在第一层果实采收后施一次重肥,以供旺果期的需要。茄子叶面积大,需水量多,生长前期要保持土壤干干湿湿,大量结果后要灌透水,在雨水较多的黄梅季节还要注意排水。茄子叶大株高,移栽的苗根系人土不深,为防止土壤板结,在植株封行前应中耕,结合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茄子因夜间温度过低、白天温度过高、土壤干旱、光照不足、营养不良等都会引起落花落果。如 5月上旬前
茄子的栽培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