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条件:f F0 zi≥Ks F∑ Ks—防滑系数 Ks=~
F0 ≥Ks F∑/ zi f i—接合面的数目
f—接合面的摩擦系数
螺栓本身受剪切和挤压
各螺栓受力为:
F= F∑/z
z——螺栓数目
1)铰制孔用螺栓联接
1 受横向载荷F∑的螺栓组联接
螺栓本身受预紧拉力F0
拧紧→产生夹紧力→接合面间的摩擦力→承受载荷
横向载荷(垂直螺栓轴心线)
2)普通螺栓联接
讨论:
若 f =, z=1, i=1, Ks = ,则 F0 =Ks F∑/ zi f=6 F∑
1)受横向载荷普通螺栓受力比铰制孔用螺栓的大,
此时宜采用后者
2)若要采用普通螺栓,靠利用减载键销或减载套筒
螺栓受剪切和挤压来平衡载荷,各螺栓受力为 Fi
1)铰制孔用螺栓联接
2 受转矩T的螺栓组联接
分析:受载后接合面仍为平面,螺栓的剪切变形与其到中心的距离成正比,螺栓刚度相同,故其受剪力Fi也与与其到中心的距离ri成正比。假设此剪力方向垂直其到中心的向径
即:
力矩平衡条件:
受力最大的螺栓的工作剪力:
2)普通螺栓联接
螺栓本身受预紧拉力F0, ,各螺栓要拧紧产生相同的夹紧力
2)普通螺栓联接
分析:各螺栓预紧拉力均为F0各螺栓联接处产生相同的
摩擦力,并假设此摩擦力集中作用螺栓中心处,
且方向垂直其到中心的向径。
z—螺栓数目
ri —螺栓的向径
Ks—防滑系数
力矩平衡条件:
f F0 r1+ f F0 r2 +… f F0 rz ≥KsT
各螺栓所需受预紧拉力
螺栓受拉力为: F= F∑/z
3 受轴向载荷F∑的螺栓组联接
轴向载荷平行螺栓轴心线,各螺栓平均受力
★:此时螺栓除了受工作拉力F外, 还受预紧力F0作用
分析:M作用前:各螺栓受预紧力F0
M作用后:一侧螺栓拉力增大,
一侧螺栓拉力减少
4 受倾覆力矩M的螺栓组联接
平衡条件:
1)螺栓的受力
受力最大的螺栓所受工作载荷为
Li——螺栓轴线到的底板轴
线o—o的距离
受力最大的螺栓的总拉力为
2)被联接件和底板
防止接合面被压溃:σmax=σp+ △σpmax≤〔σp〕
防止接合面出现缝隙: σmin=σp -△σpmax >0
>0
〔σp〕查表5—7
W—抗弯截面系数
一降低影响螺栓疲劳强度的应力幅
§5—8 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降低螺栓的刚度: ⑴增加螺栓长度
⑵采用腰状杆螺栓或空心螺栓
增大被联接件的刚度:不用垫片或采用
刚度较大的垫片
螺栓组联接结构设计的目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