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演说家》有价值观也要好看
2013年第三季度,首档语言竞技真人秀《超级演说家》以“挑选中国最会说话的人”为口号,集结各路能说会道的选手在音乐节目盛行的年代异军突起。
一组数据说明了《超级演说家》的成功——2013年省级卫视原创节目收视冠军;2013年第三季度非音乐类节目收视冠军;十四期节目中九次拿到全国同时段收视第一,其余五次第二;不仅创造了近四年来安徽卫视8到10月份周四晚间收视率的最高值,还大大拓展了安徽卫视的男性和中青年观众规模。
《超级演说家》贵在有自己的坚持,不跟风,无论内容方案还是技术方案都有全新的打造。
创新意味着冒险和不确定性。“初期,所有的人都告诉我,这个节目不成立、不能做、不是节目。”能量传播副总经理、节目总监、《超级演说家》总制片人曹志雄说。大家的顾虑主要在于,不比歌唱类节目的大众化,“让人听你说话”门槛太高。“观众可能对歌声有比较迅速的心理反应和共鸣,但通过说话吸引人的注意进而让别人高度关注你,这点非常难。”但十年《鲁豫有约》的工作经历,他和团队始终相信人物的力量、故事的力量。“我们面临的压力是,不仅要让它成立,还要做成市场第一的节目。”
以“挑选中国最会说话的人”为目的,那么又该如何界定“最会说话
”?在面试选手的过程中,节目组发现,那些口才很厉害、说话滔滔不绝的人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反而是那些能够讲述自己或别人的故事,对生活有感而发、言之有物的人,让节目组叹为观止。“这也让我们联想到做这个节目我们传递的价值观定义,我们不是教人巧舌如簧,而是要让大家知道,生活中很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可以用话语解决,打开心扉,完整、真实、有力量地来表达自己,就能赢得对方的信任。这是个自我表达的年代,你的观点、呼吁通过这个舞台让更多人听到,这就是话语的力量。”
于是,在《超级演说家》的舞台上,有男选手酣畅淋漓表达对继父的爱,有残疾人选手娓娓道来述说自己的经历,也有一位90后女孩振臂高呼为自己的群体发声。选手们的话题离不开亲情、友情、爱情,还有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节目播出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如是评价:“观众可以轻易在节目当中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意见或观点透过演讲者的口传达出来,获得共鸣,同时还可以在观看过程当中得到很多的启发,这是一档电视节目很难得的价值体现,这款节目如果能为当下社会中比较纠结的问题提供一些智慧,那么这样的节目就是很好的节目,是节目最大的收益。通过这个节目人为的设计能看到社会的话语游戏规则、表达游戏规则、倾听游戏规则。”
仅有价值观不够,还要做得好看。《超级演说家》由林志颖、乐嘉、李咏和陈鲁豫担任导师,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位不同职业、不同领域的选手在舞台上进行约5分钟的演说。300位现场观众利用手中的表决器向选手投出支持或反对票,反对票过半,选手将直接淘汰。反之,支持票过半,将进入导师选人阶段。节目以导师战队的对抗为主要形式,最终将诞生一名
《超级演说家》 有价值观 也要好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