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词
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两汉,奠基于隋、唐,兴盛于宋代。它原本是配合燕乐( “燕”通“宴”)曲调的歌辞,但在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词,又叫“曲子词”“长短句”等。
唐诗宋词元曲
每一首词都有词牌。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沁园春长沙》,长沙是题目。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
词牌规定词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按词的字数多少,一般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如《沁园春》共114字,上片13句,下片12句,属长调。
韵脚(句尾押韵的字)分别为“秋”、“头”、“流”、“由”、“浮”、“游”、“稠”、“遒”、“侯”、“舟”。
诗歌的形象有“人物”(即: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景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色)、物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这些寄托作者情思的具体物象也叫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形象的鉴赏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意象
“意象”,是指诗歌中融入了作者情感的景、物、人。
意即作者的思想感情,(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是客观景物(所写之“景”、所咏之“物”)
意象通常是一个词、一个短语。
这首词作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这时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这首词大概是毛泽东离开长沙时所作。
时代背景
沁园春 长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