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工作实施方案
为有效控制我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人民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进一步增强我省医疗改革综合成效,根据《XXX》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以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减轻群众负担为目标,促使我院创新机制、加强管理、狠抓落实,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力争我院XXX年医疗费用平均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下;平均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下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门诊人均医疗费用、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不超过全。
二、成立领导机构
(一)成立医疗控费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XX科,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其次强调全院各科室成立由科室负责人、主任、护士长及兼职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负责科室具体控制费工作。
三、医疗费用控制综合措施
(一)规范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坚持合理用药。
推行临床路径管理,细化诊疗流程,明确治疗方案和路径规范,严格控制病种限价收费;落实处方点评、抗生素使用、辅助用药、静脉输液管理等制度。实行梯度用药、合理药物配伍,不得滥用药物、开大处方,同时不断提高住院患者医保目录内药品使用率,控制目录外费用(药品、耗材、诊疗项目)占比。此外药剂科还将加强中药饮片、营养药物、辅助药物合理应用监管,建立辅助用药专项申报审批制度。
(二)坚持检查结果互认、规范合理诊疗。坚持同级及以上医院检查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查,提高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阳性率(达70%以上);明确规定医务人员必须根据患者病情实际需要实施检查,凡是费用较低的检查能够明确诊断的,不得再进行同一性质的其它检查项目;非病情需要,同一检查项目不得重复实施。
(三)强化院内耗材监管制度,切实降低耗占比。要求设备科、质控科加强对医疗器械临床合理使用与安全管理,对医用耗材使用量进行动态监测,扎实开展医用耗材质量评价。此外我院还将加强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医院病案、临床路径、药品、耗材、物资费用审核、财务和预算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控制不必要的费用支出,保持XX年底我院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在20元以下。
(四)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完善药品、耗材阳光采购,落实“两票制”。对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多家企业生产的药品、耗材,由省级药品采购机构采取双信封制公开招标采购。实施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鼓励采购国产高值医用耗材。严厉查处药品耗材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
(五)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认真执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支付方式改革规定,完善以按病种、总额预付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付费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加快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能力建设,积极引导各类医疗保险发挥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与监督制约作用。
(六)搭建医联体平台,共享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通过医联体平台的搭建,积极学习医联体单位先进的医疗技术、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医联体“合作、转诊、帮带、互助”结合的方式,建立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引导患者合理就医,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继续完善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实现与医疗
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实施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