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家族
经济管理系市场营销本科班郭泽华20121407002
家族,这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词对几千年来的中华民族来说有着很重要的含义。它不是几个人的简单组合,而是几代十几代乃至几十代人的代代传承,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
我的家乡是具有千年古县之称的赵县,历史上曾称之为赵州。赵州桥和柏林禅寺是我家乡闻名于世的两大古迹,而赵州雪花梨则是家乡送到全国各地的名片。幸运的是,我就出生在赵县东部的梨区内,一个名叫小东平的村子里。
我所有的记忆都是由对祖辈父辈和自身的回忆组合而成的,而对曾祖父和曾祖母的记忆则几乎是空白。只听祖父说过,曾祖父出生在二十世纪初。那个时候的中国,农村地区的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虽然人数少,却掌握着社会上大部分的财富,而大部分的人则为受剥削阶级,无地或少地。这恰好印证了“二八”黄金法则:即社会上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着社会百分之八十的资源,而那时的中国统治阶级的人数连社会总人数的百分之十都不到,却占据着高于百分之八十的社会财富。我曾祖父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贫富差距如此悬殊的社会里。自身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只认识简单几个字。而他的价值观人生观则是由世代相传的做人准则构成的。每天考虑的事情就是家庭的温饱问题,这也是当时中国社会绝大数家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对曾祖父的所有记忆都是在于祖父聊天之中获得的。一个二十世纪典型的农民阶级,少地,无文化,每天为解决家庭的温饱问题而奔波劳碌,这就是我对曾祖父的全部记忆。
时间在流逝,但祖父的故事却始终扎根在我脑海中。祖父出生在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军阀割据,革命浪潮起伏不断,就是那时社会的真实写照。新兴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也才刚刚建立,国民党也为统一全国而不懈努力。当时在农村地区地主阶级仍然占统治地位,大多数的人仍然在温饱这根生死线之间徘徊着。祖父小时候家里穷没有土地,上不起学,但祖父却有一些文化,会读《三字经》《百家姓》这种启蒙类的书籍。我小时候祖父也会讲给我听。祖父识字,知道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从小教育我好好学习,长大做一个有文化的人。这就是一个长辈对晚辈最真切的期盼。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国内阶级矛盾转变为中日民族矛盾。在社会和大城市里,反日浪潮高涨,各主要政党都调整了自己的政策号召社会各阶层联合起来共同抗日。然而在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传播不畅,这股反日浪潮对农村地区影响较小,至到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那一年祖父十几岁,在当时祖父的思想里也许没有那些打倒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的伟大目标,只是为了赶走日本兵,保护家人和村人的安全。所以在祖父十几岁时,他就
参加了民兵组织抗击日本兵。在八年抗战中,祖父由一个民兵变成了民兵的领导者,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祖父也曾被皇协军和敌军抓住过,但最后都化险为夷。在我小的时候祖父经常会讲这些故事给我听,至今从未忘记,至到现在祖父还会讲几个日本单词。八年抗战使祖父由一个男孩转变成真正的男人。
转眼进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的命运掌握在国共两党的手中。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实施了土地改革,打倒土豪,分田地,消灭阶级剥削,使人民成为土地真正的主人。随后解放战争爆发了,祖父加入了中忆里,祖父讲的最多是他参加解放保定的战斗,祖父用平淡的语气描述了当时惨烈的战争场面,大炮的响声震耳欲聋,战士们前仆
百年家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