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小人
谷培生
看完“中国潜文化·谋丛书”中的《权谋残卷》后(见拙作《残卷不残》),我又拿起《荣枯鉴》,因为我焏需了解小人,以便防范。
《荣枯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评述小人“智慧”的专著。作者长乐老(冯道)算得上小人“天才”。由于作者的特殊经历和小人视角,《荣枯鉴》便颇有些份量。用曾国藩的话说:“一部《荣枯鉴》,道尽小人之秘技,人生之荣枯。它使小人汗颜,君子惊悚……”。
人们呼唤并歌颂君子和忠臣,君子和忠臣却多命运坎坷,下场悲哀;人们斥责并批判小人和奸佞,小人和奸佞却多逍遥自在,平步青云。二者生存状况的迥异,使人们面临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荣枯鉴》在前言中对小人的存在做了七方面的总结,很有些道理:一是小人不怕麻烦,又基本上不犯法。他们善用谣言和谎言制造出麻烦,以便混水摸鱼。他们怕水清,怕规则。二是小人能找到利益的最短路线,打破一切规则,为我所用。这是小人的不二法门。他们是顺应时变的高手,与君子比起来,小人最突出的品质是缺少愚腐,并具有超人的嗅觉,总能找到效率最高的捷径。三是小人具有极高的智慧。从适者生存的角度讲,小人真正称得上“智者”。四是小人具有双面性。在巴结时摇尾乞怜,在出击时无所不用其极。小人多是伪术高明之徒,是揣摩心意的高手。五是被小人伤害是被伤害者自己的错。先是缺乏识人之明,重用小人,后是缺乏防人之心,轻视小人。所以小人累累得逞,“常使英雄泪沾襟”。六是小人不惧怕品行高尚的君子,因为君子讲仁慈。小人不得志时,任何心软与提携均是有害无益的。治小人要用狠招毒招阴招。七是小人的产生与存在是有条件的。对上位者的人身依附关系,是小人的沃土。
《荣枯鉴》还编入了《鬼谷子巧制小人八招》,尽管明显是后人托伪之作,但还是体现了“了解小人,战胜小人”的宗旨,值得重视。第一招,巧制小人勾结之法:分而制之。第二招,巧制小人先告之法:以攻为守。第三招,巧制小人中伤之法:握其把柄。第四招,巧制小人谋算之法:以饵为诱。第五招,巧制小人匿愆之法:假以推理。第六招,巧制小人报复之法:善凿三窟。第七招,巧制小人叛乱之法:以柔克刚。第八招,巧制小人好色之法:以缓制急。
我赞成余秋雨先生的态度:“我主张大家一起来认真研究一下从历史到现实的小人问题,把这个总是狠狠地谈下去,总有好处……既然小人已经纠缠了我们那么久,我们何不壮壮胆,也对着他们鼓噪几下呢?”
现在,我继自己2003年7月16日“鼓噪“出《百喙中三思》后,再对小人“鼓噪”几句:
先“鼓噪”一下小人的三大共性:
小人不同,各如其面。小人与小人也不相同,但既为小人,它必然具有小人的三大共性——我总结出小人具有三大共性:
一是揣摩上意,投其所好,能服侍得主人服服贴贴。这是小人的第一法宝。我们必须了解:小人总是把讨好上司当作自己的第一要务。请注意,表面上看,是小人在主子面前服服贴贴,百依百从,实际上是小人能使主子对他服服贴贴,百依白从。《荣枯鉴》告诫我们:小人具有极其隐忍的天性,慢慢渗透的功夫。因为小人善于做感情游戏。背叛与效忠,投靠与出卖,只是利益权衡的结果。这里面学问可大了,有媚上术、玲珑术、表演术、易容术、心理学、语言学、交际学、社会学……巧言令色,所以大奸似忠。见风使舵和富于变化,这是小人们最拿手的本领之一,也是他们常
解剖小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