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未成年犯罪的成因与对策.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和对策
李博文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却极为不平衡,地区贫富差距的拉大,使当今社会存在着诸多隐患,犯罪率几乎逐年上升,而未成年人犯罪的比重更是居高不下。本文将以法律法规为根本,并以实例佐证,从自身原因、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进行剖析。并且结合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总结归纳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含义成因预防对策
【目录】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含义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
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的含义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问题,有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和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的公民为未成年人。而我国有将近四亿的未成年人。鉴于与成人年龄的区别,未成年人犯罪有着自己的特点,近年来犯罪手段趋向智能化、集团化、残忍化,暴力倾向越来越明显,并且犯罪人数逐年增加,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极大危害。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整个刑事案件近10%,这可谓一个庞大的数字。人们常说,“少年强则中国强”,未成年人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一些正处在花季年龄的少男少女已经沦为罪犯,或者正在滑向犯罪的深渊。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避免未成年人误入歧途,使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已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通常我们常常会听到青少年犯罪,但事实上青少年犯罪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而是一个习惯用语。在刑法理论中未成年犯罪才是其科学的概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具体概念是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考察我国历代律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最早的规定,出现于《周礼》中,如《周礼·秋官司寇之职》就有“三赦”制度,“一赦曰幼弱”,其中幼弱就泛指幼年。发展到现今,我国刑法已经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并制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尽管世界各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各个法系乃至各个国家都本着预防的角度来界定未成年人犯罪。以期能够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尽可能的保护未成年人。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
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认知能力差
未成年人正处在我们通常所说的青春期。而青春期的心理特点表现在独立意识增强但辨别是非能力有限,情感强烈、丰富但控制能力薄弱,这就决定了未成年人难以对客观信息作出正确的选择和评价,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1]。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处在一个信息集聚膨胀的时代,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未成年人轻而易举的接触到了大量的信息,其中不乏暴力、色情。而未成年人此时的身心发展并不平衡,甚至有缺陷,加之缺乏老师家长正确的引导与教育,所以他们很容易树立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2009年6月垫江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两个年仅16岁的未成年人抢劫的案件,曾某和王某在2009年3月、4月两个月时间内,
两人采取持钢管、打耳光、语言威胁等暴力手段,先后11次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然而究其原因,两人只是为了“找点刺激”、“随便弄点钱来花”[2]。正是由于这两名未成年人认识水平低下、愚昧无知、精神空虚,所以才会采取这样暴力违法的方式

论未成年犯罪的成因与对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492242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