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改善民生
郭华茹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小康”的由来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最古老的诗歌经典《诗经》中:“民亦劳动止,汔可小康”。
《辞海》中,“小康:指家庭生活比较宽裕,可以安然度日。”
2、“小康”的引入
1979年12月6日 邓小平会见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20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也还是很低的。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关于小康的含义,邓小平后来有过多次阐述,最概括的解释是“不穷不富,日子比较好过”。这实际上就是从温饱到现代化的中间阶段。
3、小康的标准
1991年国家统计与计划、财政、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组成了课题组,按照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16个基本检测和临测值。
用综合评分方法对这十六个指标进行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党的十六大宣布我国总体上实现了小康。
总体小康:就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
小康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战略步骤的一个重要阶段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1世纪中叶
温饱
小康
基本实现代化现代化
人均4000美元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六大根据我国总体实现小康的现实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任务,又制定了20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十六大报告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六个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1世纪中叶
(3)基本实现现代化
温饱
小康
大“三步走”战略
2010年
(1)2010年比2000年翻一番,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2020年
(2)全面小康
十七大提出2020年人均比2000年翻两番
18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三步走战略
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从“建设”到“建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这是共产党人做出的郑重承诺!从“建设”到“建成”,虽一字之差,但内涵极为丰富、深刻。“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
从经济发展指标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从民主法治指标看: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从文化建设指标看: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从人民生活指标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和谐稳定……
从资源环境指标看: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