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高新区发展“十一五”规划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编制荆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荆门高新区)未来五年发展规划,对于促进兴工富市战略实施,构建和谐荆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十一五期间高新区发展的基础条件与背景分析
(一)十五期间高新区发展的现状
荆门高新区是2000年11月6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建设。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新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1、一批重点项目落户高新区,经济增长步伐较快。近年来,高新区先后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深圳格林美引进了新型电触头材料和无铅焊料两个“863”项目,引进了嘉信科技、帅邦化学、维益电子、航特精密铸造等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其中有些项目达到了省内首创。引进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1个,其中,已投产项目32个,在建项目10个,拟建项目9个。通过大力开展项目建设,主导产业初步形成,经济总量迅速提高,各项经济指标呈几何增长态势。2002年高新区规模工业销售收入2600万元,税收40万元。,实际上缴税收615万元,增长速度和效益在全省13个高新区中位居前列。
2、科技创新能力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通过与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建立密切联系,高新区先后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聘请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3名专家为科技顾问,并与上述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荆门高新区正在成为其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荆门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联合建立了硕士、博士培养站;荆门优特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与苏州防水材料研究所联合建立了新型防水材料研发中心;湖北金力源电工材料有限公司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建立了国家级新型触头材料产业化基地。帮助维益电子、金泰药业成功争取到国家级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荆门格林美无铅焊料、超细粉体材料和维益电子上下封带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日月油脂、顺昌蜂业、百科药业等企业的7个项目被列为国家和省级科技攻关项目。人工合成喜树碱、无铅焊料、CuCr25电触头材料等12个项目处于
3、基础设施逐步配套,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先后拉通改造了交通大道、兴隆大道、科技园路、创业一路西段、创业二路西段、创业四路西段、创业南路、创业北路、广场路、迎春大道等主次干道15公里,配套完成了天燃气管网、电力线路、通讯网络、110千伏兴隆变电站、创业中心广场及园区绿化等设施。目前,园区基本实现了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道路“六通”,为更多的项目入区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努力简化办事程序,营造低成本投资优势,制定了投资优惠办法。对投资数额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收集整理出包括水电价格、水陆运费、劳动力、矿产资源、农产品价格以及出口税费在内的一整套服务客商的基础资料。成立了投资服务中心和建设协调中心,实行项目建设全方位服务和企业运行经常性服务。
4、拆迁补偿依法推进,失地农民妥善安置。坚持把维护园区农民的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实现兴工与富民协调一致。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多方筹措资金,确保农民安置费及时发放到位。高标准建设起步区农业公司居民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培训,积极向企业推荐失地农民就业,园区农民得到相应安置,先后解决了280名失地农民就业,就业总人数达到2200人。
(二)十一五期间高新区发展的背景分析
“十一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荆门高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形势,荆门高新区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竞争挑战。
1、历史机遇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际资本向国内转移,沿海产业向内地延伸,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中部崛起”战略逐步实施,省委省政府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振兴湖北的重要发展战略。未来五年,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我省最大的经济增长点。我省将对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高新区将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2、发展基础
随着我市“兴工富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成共识,举全市之力、市区共建高新区,高新区产业基础初步形成,目前以新材料为主导的食品医药、机械加工、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蓄势待发,随着荆宜、荆武、襄荆高速公路相继建成和热电厂三期,超高压输电站的启动,交通、能源、区位优势逐步显
荆门市高新区发展“十一五”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