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利润难题
乐视网果然又展示出了一份看起来不错的财报。
8月16日,这家视频网站发布了2013年半年财务报告,,%,,%。乐视网当天股价小幅上涨1%,稳定在了30元附近。
事实上,8月12日是很多人认为的关键点—%的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上市。在8月12日开盘之后的几天里,乐视网股价已经上涨了近12%,如果从年初算起,这家公司股价已经上涨超过200%。至少现在看,似乎投资者对于现状还算满意。
但这家公司还是让人很难完全放心—过去半年的借款增加了32%,,这意味着其利润增长速度小于借款速度。
也有一些研究机构提出了更多的担心和质疑:资本市场给它的超高估值是否合理—乐视235亿的市值甚至超过优酷土豆集团的217亿,而它的半年收入仅相当于后者二季度的收入;不断被炒高的股票是否会被高层和基金大规模减持套现;以及最为重要的,支撑其估值最重要的乐视盒子和超级电视业务到底能带来多少实际的回报。
作为内地第一家上市的视频网站,乐视一直被质疑。它早期的“打法”与其它几家视频网站有不同之处,这让它成为一个“异类”。
从乐视成立的2004年开始,就开始不断地采购影视剧版权。如果与现在每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电视剧版权价格相比,当时每集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的版权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影视剧版权的第一轮大规模涨价要到2007年底、2008年初,之前没有人重视版权,乐视是最早开始做版权库的。”乐视网COO刘弘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与其说乐视对于版权的积累是出于一种对未来的“眼光”,不如说这是它早期业务模式所决定的。为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这样的运营商经营VOD(视频点播技术)业务是乐视早年主要的收入来源,这种付费点播的业务形态使得乐视必须拥有内容的版权。
乐视网最初与版权方进行保底分成的合作模式,后来慢慢增加买断的数量,到2008年上市时,乐视网自称已经积累了4万集电视剧和近3000部电影的版权。与此同时,乐视还宣称有30万付费用户以每个月30块钱的包月费点播电影和电视剧—这些付费用户几乎都是购买电信运营商的包月套餐,然后运营商再和乐视进行结算。
还有一些“传闻”让乐视这家公司显得更为神秘,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注意力。比如创始人贾跃亭来自山西,一度被戴上了煤老板的帽子,而拥有政府关系、封杀媒体等负面消息也一直存在。
但随着乐视在2007年宣布盈利,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保持每年几倍的收入增长,它已经被冠以草莽之名而得到众多投资者的追捧—有人甚至用“颠覆”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这家公司的价值。
在乐视股价节节上升,不断设立新公司,进入产业链不同领域的同时,以“乐视泡沫”、“乐视骗局”为标题的分析文章也在时不时地给那些狂热的投资者泼冷水。如果总结一下,你会发现这些文章及分析报告都提到了同样的问题,比如通过会计方法虚增利润,大量购买版权造成的越来越紧张的现金流,广告、超级电视等业务的盈利能力和不稳定性。
一份来自《证券时报》下属怀新投资的研究报告具体例举了这些频频被质疑的问题。这份名为《乐视网:神话背后的陷阱》的报告指出,乐视网用募集资金大量收购版权,而正好赶上这几年视频网络版权价格疯涨,作为分销商获得了巨额利润,实现了业绩快速上涨。
乐视利润难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