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好久不见!
只是一张小卡片,上面是也许不太漂亮的字,和几句简单的寒暄,却能让收到它的人异常兴奋,甚至感动流泪。明信片,现代人不爱用它,麻烦,时间长,不适合现代的快节奏。但偶尔收到,却能让你掩饰不了内心的惊喜,幸福满溢。因为你知道,它跋山涉水专为你而来,简单的几声祝福,你却等了好久。明信片,好久不见!
明信片在变迁
明信片从诞生之初到如今,已经有100多年了,虽然它不及老大哥“书信”一样久远,也没有电话那样被人重视,但这一百年它的确经历了不少变迁,尤其是在功能上,最初的通讯载体变为了如今的收藏宝贝。
明信片初兴起:通信达人
说到明信片最初的功能,我们不得不提到它的由来。它其实是信件的意外突变,据说,1865年的某一天,一位德国画家在硬卡纸上画了一幅极为精美的画,准备寄给他的朋友作为结婚纪念品。但当他到邮局邮递时,却发现出售的信封没有一个能把画片装下,他最后在邮局职员的建议下,把朋友信息写在了画片背面寄出,他的朋友也如期收到了这封没有信封的信。三年后,维也纳邮局开始正式发行明信片,明信片就此诞生,从此,它作为一种使用简便、邮资便宜、外观漂亮的通讯工具,风靡全球。明信片被引入中国后,同样受到热捧,是人见人爱的通讯工具。家人祝福,情人表白,朋友寒暄,尤其是在通讯设备并不发达的70、80年代,它流行于大街小巷,大城小县,是人们互诉情愫的好途径。
明信片转型期:宣传助手
明信片由于将信纸、信封和邮资合为一体,制作简单,外表精美,受到人们喜爱,所以后来被眼光敏锐的商人发现,将其用途升级,用于企业的商业宣传上。90年代开始,明信片突破了传统的情感交流功能,用于不少企业的形象宣传,这种明信片,选用鲜艳的颜色,独特的风格,再配合企业图案和广告用语,放置在商店、餐厅、咖啡馆、展览厅等显眼位置,供人们免费取阅,被称为“免费明信片”。其中,较为人熟知的有:乐卡、邮人卡、取悦卡等,它们就是由各自对应的公司提供,因为将商业和艺术合二为一,宣传效果不错。
明信片新时代:收藏宝贝
进入21世纪,一方面明信片原本的通讯功能逐渐落入信息社会边缘,另一方面现代人流行的收藏功能出现在了它身上,而且还因此出现了“片友”这种新兴的交友方式。
收藏明信片,俗称玩片儿,而玩片儿的人就叫“片友”,这种功能对片友最大的影响是,大家不会为了通信而寄片,而是为了拥有而寄片。没人会在意把它寄给谁,而是想方设法收集不同风格、不同主题和不同地方的明信片,一张未全,收集不息。因为这种需求网上还出现了一种新的收藏方式:互换明信片,即互不相识的两个人通过专门的网络交换平台收集不同明信片和邮戳。这种方式近几年尤其火热,“求换片,坐标上海
”“换片啦,我盖的可是新疆邮戳哦”,类似求片、求邮戳的现象十分普遍。现在常见的换片平台有:PostCrossing、ICardYou、豆瓣。
“片友”最爱的特色小店
猫空
猫空是“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的简称,但它不像书店只卖书,同时也卖明信片。猫空主要卖自己设计的手绘明信片,目前已经出版了1000多种,而它最为片友们喜爱的特点就是“寄给未来”。
猫空有一片全国独一无二的明信片墙,在这里,你可以将寄给朋友、情人或者自己的明信片放在上面不同年份、不同日期的格子里,等到约定的那天店员会帮你寄出去,不管是五年还是十年,这份祝福
明信片,好久不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