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会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财会统计信息的保密性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财会统计信息失真率还在呈攀升趋势,而且会计领域陆陆续续出现弄虚作假的不良之风,严重破坏了社会的信用环境,扰乱社会制度,本文分析财会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且提出防止失真的对策。
关键词:统计信息失真原因对策
一、前言
财会统计信息是宏观调控、微观经营以及债权人和投资者,社会公共了解企业发展情况、经营情况和作出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财会统计信息的质量是财会工作的生命,财务部务必确保财会统计信息的质量,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
二、财会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导致财会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是会计方法本身存在一些问题,使财会进行核算时出现数据偏差或是失真现象,财会人员的素质问题与会计统计信息的质量有密切关系。会计核算方法众多,本着“一切从企业利益出发”的工作理念,财会人员在核算时,使用技术手段为企业从核算中博取效益,财会统计信息因此失真[1]。此外,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着财会统计信息的真实度,尤其是近几年来,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很多企业面临财务危机,企业负责人为了利益指使财会人员做假账,一些财会人员素质不高,迫于工作压力对领导唯命是从,导致统计信息失真,另外一些财会人员对财税制度以及统计法规理解不透彻,操作不熟练,也会致使信息失真。
财会统计根据会计提供的信息进行,我国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会计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经营状况。但现如今,大多数企业为了避税、吸引投资商、争取国家优惠政策,设置2~3本账簿,提供给税务局、借款人以及投资商的数据报表各不相同,虚假的数据使报表使用者无法准确掌握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且财会统计信息根据失真的数据源也无法保证信息的质量。另一方面,数据的采集上也至关重要,数据采集一般情况下由会计人员完成,企业负责人为了利益,难免会干涉会计的工作,会计人员按照领导的旨意,以利益为出发点,对统计信息用途不同运用不同的口径上报数据,造成了“以权定数,数为我用”的不良现象。
现如今我国仍存在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现象,政府急于看到企业蒸蒸日上的景象,向企业下达经济指标,当指标难以实现时,企业为了满足政府的需要,为了完成政府下达的指标,常常选择造假的方式,提供虚假数据,财会统计机构地位不高,会计人员出于工作压力,不得不按照领导意思办事,导致对统计资料瞒报或是虚报,统计信息由此失真。虽然我国《统计法》(1996年修正)规定,发现制造虚假统计信息的人员,统计部门要严格处罚,但对罚款金额却没有做明确的规定,使执法者在执行时有机可趁,对违法的会计人员做从轻处罚、不批评,甚至包庇,《统计法》不受重视,企业虚报数据的会计人员没有得到相应惩罚,使不正之风一直延续下去,恶化了统计领域的诚信环境。
三、财会统计信息失真处理对策
财会统计信息失真受到各个方面因素所致,要保真统计信息的真实度必须规范会计工作,加强统计制度的改革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达到根据实际发生经济业务为依据,完成统计工作的目的。
关于财会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