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沙眼,重在预防
沙眼并非沙迷眼
风沙过后,医院眼科会有许多迎风流泪的患者。除了眼泪汪汪,不少人还伴有畏光、痒涩、干燥等症状,常误以为是风沙迷眼,一查却是沙眼急性发作。一些人误以为沙眼是沙粒吹入眼中引起的,其实,沙眼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眼病,与灰沙并不相干,是由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所以称为“沙眼”。在一般人心目中并不把它当回事,总认为这是一种小毛病。其实,在我国沙眼仍是一个重要的致盲原因。沙眼是世界卫生组织“视觉2020,人人享有看见权利”行动中重点防治的眼病之一。
沙眼严重可致盲
沙眼感染早期可出现流泪、怕光、眼痒、分泌物增多及异物感等眼部不适感,严重者可侵犯角膜致使视力减退。感染沙眼可以延续数年乃至数十年之久。沙眼的危害在于其并发症,晚期常因后遗症,如睑内翻、倒睫、角膜溃疡及眼球干燥等,可引起角膜穿孔和眼球萎缩。以上这些并发症都可能对患者视力造成损害,甚至导致失明。
消灭沙眼,预防最重要
由于沙眼衣原体广泛地存在于空气、风尘、皮肤及病人的分泌物中,任何与病人分泌物接触的情况都可造成感染机会(如共用毛巾、脸盆等),病人的手、毛巾、手帕、洗脸用具等也可成为传播沙眼的媒介。因此,要尽量保持面部清洁、勤洗手;尽可能采用流动的清水洗手、洗脸;毛巾、脸盆要干净、专用,避免交叉感染;平时不要用手揉眼。一旦确诊为沙眼,要坚持治疗。有关部门应加强理发室、浴室、旅馆等服务行业的卫生管理,严格毛巾、脸盆等消毒制度;对于生活环境尤其是家里要做好灭蝇、灭蚊,清除其滋生地;注意水源清洁,以阻断沙眼传播的途径;减少感染的传播,防止沙眼的感染流
消灭沙眼,重在预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