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学而时习之,何乐之有.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学而时习之,何乐之有
静静地,翻着书页,聆听深夜的蝉鸣,感受书本的清香。放下浮躁,学会思考;放下目的,学会感受。回忆,畅想,遨游;阅读、悦心、约未来。
这一系列创意的广告来自于以色列最大的连锁书店Steimatzky Books,围绕“故事主角陪你入眠”这一主题,为其制作一系列宣传广告,旨在呼唤起人们读书的热情。
“不读书犯法”你信吗?继“常回家看看”入法后,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有关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初稿。目前不高、未成年人阅读状况不乐观、阅读资源和设施不足等,都是全民阅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读书该不该立法?话题抛出伊始,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有共识的,即无论读书是否立法,培养全民良好的阅读习惯(爱学习的习惯)是正确的。
但读书(学习)和做学问完全是两回事。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两千年前的孔子是怎么说的。
学而时习之,乐还是不乐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般的理解是: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是很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不被别人理解,却不怨恨,不生气,这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直到有一天,在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里读到这样的内容:
……假如这是很正确的注解,孔子因此便可以作圣人了,那我是不佩服的,连大龙峒孔子庙我也不会去了。
讲良心话,当年老师、家长逼我们读书时,那情形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苦’乎”!孔子如果照这样讲,我才佩服他是圣人,因为他太通达人情世故了。
至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似通非通的,什么道理呢?从一般人到公务员,凡靠薪水吃饭的,是“富不过三天,穷不过一月”,遇上了穷的那几天,朋友要来家里吃饭,当裤子都来不及,那是痛苦万分的事。所以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惨’乎。”绝不是不亦乐乎。
第三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所谓“愠”,就文字解释,是放在心中的怨恨,没有发出来,在内心中有烦厌、厌恶、讨厌、怨
恨之感。那么,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在心中怨恨,这样才算是君子。那我宁可不当君子,你对我不起,我不打你,不骗你,心里难过一下总可以吧!这也不可以,才是君子,实在是做不到。
按照南怀瑾的观点,“学”是“学问”,“至于学问,哪怕一个字都不认识,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这样做学问,再“时习之”,快乐便也顺理成章了。同时,做学问又是寂寞的、不被人理解的,但一定是有知己的,这个知己就是“朋”,“有朋自远方来”一定是快乐的;人能够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尤人,而是自我反省,就会
“人不知而不愠”,才是君子!
看来,“学而时习之”不但有乐,而且是至乐。
做人力资源管理是学问,低层次地做、当成任务来做,当然会很累,当成事业和学问来做,才会发现乐在其中。一次和江苏森风集团董事长沈峰聊天,他指着窗外川流不息的车流说:“在盐城街上跑的汽车,每两辆就有一辆是从森风集团卖出去的。”买卖做到这种程度,能不累吗?但沈峰总是精力充沛、乐观豁达。他说:“企业做大了就是做人,是做学问。我们每天都面临各种各样的不如意,而我们不可能只做‘愿意做的事’,而是做‘应该做的事’,时

学而时习之,何乐之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fjmvg964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