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言与不言之间.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言与不言之间
摘要: 费穆导演的《小城之春》被誉为电影界的经典。影片通过兰花、古城墙等意象,并运用长镜头、慢镜头等拍摄技巧,充分地呈现出中国电影中少见的古典之美。古典的意境、古典的文化思想,再加上现代的电影叙事,使得《小城之春》成为中国艺术电影的代表作,而它的所得,同时也是当下中国电影亟待反思的地方。
关键词: 《小城之春》;中国艺术电影;古典意蕴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2)03-043-03
1948年,由李天济任编剧,费穆导演的小成本电影《小城之春》开始公映。在上映之初,由于和那个时代主题的联系不太紧密,影片本身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小城之春》并未引起重视,直至80年代才得以重新发现,被誉为中国电影界不朽的经典。《小城之春》讲述了抗战胜利后一个南方小城里发生的一段情感纠葛:没落的封建大家庭的大公子戴礼言娶了周玉纹,礼言生病多言,夫妻名存实亡,在这个死寂般的大院里,礼言好友章志忱的突然到来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周玉纹曾与章志忱青梅竹马、相知相恋,章与周的感情在一次生日宴会上爆发,并被礼言发现。礼言选择了自杀来成全他们,两人也后悔莫及。最终礼言被抢救过来,而章志忱则离开了这座小城,戴家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小城之春》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诞生的:费穆导演为了完成彩色电影的梦想,他接下了这样一个情节简单的剧本,拍摄时一切都以节约为宗旨,人物只有五位,在小城里也只有戴家一家人,场景只有戴家大院和古城墙,这与大片电影的大手笔、大制作相差甚远。《小城之春》虽然情节和场景都非常简单,但它特有的古典美和意境美,却让人回味无穷。
一、“一切景语皆情语”——《小城之春》的古典意蕴
影片《小城之春》具有浓厚的古典意蕴,影片中的意象和意境颇耐人寻味。导演将笔墨着力于细小的动作、精微的细节处理上。比如,布置人物活动的环境,呈现给观众的是残情残草、残砖破园,与人物心灰情伤、凄凉麻木的情绪相互比照。在影片中,环境已经不仅仅是人物活动的背景了,它也成为了影片的一个角色,真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比如,影片中兰花和盆景被用来是传情达意的工具。古代女子多含蓄,如果看到心仪的对象,不便主动示爱,往往通过送一样自己喜爱的东西来表达心意。周玉纹在知道是自己初恋情人到访时,已为人妇的她在行为上存在诸多的顾虑,于是她让老黄给志忱送去一盆兰花,来表达自己对初恋情人的余情未了。兰花代表玉纹,虽然很香,但味道太重,过分热情,结果只能失败。戴绣送给章志忱的是盆景,盆景虽高雅,但它终归是盆中之物,空间狭小,所以也失败了。
电影中的古城墙也是一个非常明显而且具有深刻韵味的意象,电影开始第一个镜头就是从古城墙的墙体摇到沿城墙行走的女主人公玉纹的画面,既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也暗示了它与女主人公之间存在的某种微妙关系。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逐渐了解到,这段古城墙不仅是玉纹每天买菜买药的必经之地,她和丈夫一家就居住在由这道墙围着的小城里。影片中有多次
“城头戏”:全家人同游城墙一次;章志忱与戴秀上城墙一次;章志忱与周玉纹上城墙两次。每次的城头戏,对影片情节的发展都起着推动作用,而且这段城墙在作品中反复出现,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第一,《小城之春》写的是抗日战争刚结束的1946年,残酷的战争留给小城的是一片荒草丛生、斑驳陆离

言与不言之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rrfsyq83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09-0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