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疑难问题征集汇总
一、数与代数
1、关于教学目标
计算教学中,注重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有助于对计算算理等的理解;但是练习的量总觉得不够,学生的练习没有达到一定量,使得学生在计算技能形成上有一定的困难。现在的教学中,计算与问题教学混合在一起,能力训练不够系统,掌握不扎实。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是我们的困惑。
新课程把估算教学的重点由单纯的技巧性训练转变到估算意识的培养。但在问卷评价中还是会把单纯的估算作为考核内容,老师应如何把握?低段估算教学数据过小,怎样让学生感受不到估算必要性?数感的培养是否只在计算课中进行?是否每节计算课都有必要渗透数感培养?
教材内容过于生活化,各单元内容缺乏系统的知识点,原本一些简单的知识学生经过自学也可以解决的问题,现在学生拿什么去自学。现在该怎样让学生自学?
2、关于教学方法
在做竖式加减法时,我们很强调“满十进一”和“退一作十”,并把“进一”和“退一”表示出来,但课本中却没有这样的标记,这是为什么?该让学生做这样的标记吗?
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表示法的困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混淆两者的表示方法。如在表示经过多长时间上面,学生常常习惯性的表示为1:15。那么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反复多次强调的方法之外,还有更加形之有效的方法能让学生明白时刻与时间的差别并学会正确的表示吗?
解方程是根据天平的原理来教学的,学生较易理解,但是对于减X或除以X来说,学生的掌握不是很理想,虽然教材上没有做要求,可是很多练习上有,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学生掌握有困难。教学中该如何把握?
四上教材中介绍了计算器的使用,在五上第二单元增添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但实际教学中一般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这一内容有无必要,计算器的使用应如何把握?
在五下“因数与倍数”单元中,在第12页中指出“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而教学偶数时又指出“0也是偶数”。质数与合数中,对0的问题又没有加以说明。这是样学生容易搞混?究竟在这一单元的研究中,到底包括0还是不包括0?在碰到有关因数、倍数、偶数、奇数、质数、合数时要不要考虑“0”?
3、关于教材处理
一上年级教学基数和序数的含义时,涉及左、右的方位知识,教材由于考虑左右相对性的教学难度把左右位置内容放在一下,给教学造成一定困难。这两个左右该如何处理?
一下年级教学认识几时几分,学生困难重重。一方面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另一方面由于还没学习乘法计算,给学生的计算设置障碍,是否把这一内容的教学时间滞后?
100以内的加法在二年级的上册进行了笔算教学,在二年级的下册又进行了口算的教学,感觉上有点重复。学生如果掌握了笔算的方法,在口算时就会用笔算的方法去口算。能否将这两块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放在四年级学习有所滞后。在二下解
小学数学疑难问题征集汇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