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生物与环境
第一节种群、群落和植被
教学目标:
了解种群、群落及植被的概念,水池中植物和动物分布、森林群落中生物分布等有关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种群、群落和植被的概念。
教学难点:
种群、群落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解法自学讨论法谈话法
教学教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提问:有一首歌中唱到:“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秧”。这句话里有几种生物?这几种生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教师小结:各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物生活的环境包括阳光、大气、水、土壤,各种各样的生物等等,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并且成为其他生物的环境因素。由此可见,生物与环境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我们学习:第五章生物与环境。
设问: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生物个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与其他个体共同生活在一定的区域内。这些生物就构成了种群、群落和植被。第一节我们就来学习种群、群落和植被。
第一节种群、群落和植被(板书)
设问:是不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生物的群体就构成种群?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1页第二自然段,什么是种群?你是怎么理解的?种群的概念应注意哪几点?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就称为种群。(板书)
(2)理解:A 一定的自然区域(地域范围)
B “同种”生物个体(对“种”的理解)
设问: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同种的生物构成种群,那么,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不同种生物又构成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01页第三自然段。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1)群落的概念: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生物(或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就叫群落。(板书)
(2)理解:
①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地域范围)。可大可小, 如:有大的如森林群落、草原群落;小的如水池中的群落等等(根据观察和研究的需要而定)
②所有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③群落内生物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101页第四、第五自然段后回答:)
(A)第一类是营养关系:“有的生物以其他生物为食”(捕食关系),
(B)第二类是一个种的生命活动使另一个种的居住条件发生改变,课本中讲的寄生就是一个种为另一个种提供住所。
(C)第三类是一个种参与另一个种的分布,如动物可以携带植物的种子,帮助植物散布。
反馈练习:
1、下列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 在一起饲养的马、骡和驴。
B 一个池塘中全部青蛙和蝌蚪。
C 人体内的全部细菌。
D 生活在一个池塘里的鱼。
E 一个村子里的大水牛和小水牛。
F 我国国内不同品种的鸡。
G 一个地区的人口。
2、下列属于群落的有
A 一种生物和生活环境的总和。
B 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种群。
C 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
D 一定自然区域内的一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
E 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动物
F 姚江内的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
一、种群、群落的概念:
自然界的生物都生活在生物群体中,种群和群落就是两类不同的生物群体。
1、种群是生活在的生物个体的总和(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种群是在这一分类层次上的生物的总和,如一个湖泊中所有的鲤鱼是一个种群,而一个湖泊中所有的鱼就不是一个种群,因为鱼是在“纲”这一分类层次上的生物的总和)。
2、群落是指一定的内的生物的总和(所有生物包括生产者、、,不包括非生物成分,也不专指某一类生物)。
一个群落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其主要有三类:
①关系②关系③关系。如:混合放养(其科学依据是)。
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结构(如:森林群落由上往下依次分为①层、②层、③层、④层,从而引起动物分层)。
小结:(略)
课后记: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什么是种群和群落?二者有什么区别?
2、生物学的发展方向有哪两个方向?
一、分析和综合:
(一)、分析:
1、涵义:自然界的现象错综复杂,使人眼花缭乱,人们要认识它,就要把这些复杂的现象和事物从统一整体中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再对这些组成部分逐个进行研究,这种科学方法叫做分析。
例如: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分析综合
2、优点:在研究生物个体时,我们经常使用分析的方法。分析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的各科学方法,它使我们能深入地认识自然界各种具体的生物,并进一步认识生物具有的一些共同特点。
3、缺点:容易使研究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局部的问题上,缺乏整体认识,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结果。
过渡:在对生物群体(如对种群和群落)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会用到综合的
生物与环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